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可以只起诉不判决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在确定关系方面,如果是女方抚养孩子的,那么女方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证据。如在法庭上,男方不认可关系,女方可当庭要求进行亲自鉴定,如果男方拒绝进行亲子鉴定,法院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判决男方支付抚养费。假若男方已经支付过一段时间抚养费,如果是用银行划款的方式,划款的单据也可以作为间接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程序的完整流程: 1.起诉应当满足起诉条件。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3.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4.将上述材料交给受案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可以起诉吗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可以起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只要未直接抚养子女的,无论是
2021.02.11 124 -
非婚生子女可以起诉要抚养费吗
非婚生子女可以起诉要抚养费。法律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一样的权利,所以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对方不支付抚养费时,取得抚养权的一方,可以以孩子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子女抚养
2022.06.17 272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抚养费可以一起起诉吗
1、未婚生子起诉抚养费可以,因为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婚生子女是同等的,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2、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2022.01.25 172
-
非婚生子女可以起诉抚养费吗
《婚姻法》规定: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
2021-03-04 15,340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可以起诉吗
1、未婚生子起诉抚养费可以,因为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婚生子女是同等的,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2023-05-26 15,340 -
非婚生子女不给抚养费可以起诉吗
1、不麻烦。 2、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3、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
2023-03-12 15,340 -
不起诉可以判出非婚生子抚养费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8-12 15,340
-
00:56
非婚生子女怎么起诉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起诉抚养费的规定如下: 1、未缔结婚姻关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2、起诉对方索要非婚生子女抚养费,那么首先要有证据证明亲属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一方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
929 2022.10.08 -
00:58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怎么起诉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婚生子女是同等的,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非婚生子女起诉
394 2023.01.04 -
01:18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起诉状怎么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2,0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