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挪用公款营利活动挪用公款分为那些类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对于本罪的“营利活动”该如何理解,在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作出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对“营利活动”作出列举性说明,认为“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有关“营利活动”的理解,散见于报刊各种学理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营利活动”既包括合法的营利活动,也包括不合法的营利活动。 第二种观点认为,“营利活动”仅指合法的营利活动,不包括非法的营利活动,指“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行为”。 第三种观点认为,“营利活动”仅指“以合法手段谋取合法经济利益的行为,不包括非法地谋取经济利益或牟取非法经济效益的行为,更不包括谋取非经济利益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挪用公款如何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已经还上的,可以减轻处
2020.03.24 201 -
挪用公款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吗?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8.03 272 -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立案金额
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应当立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应当立案。
2020.05.13 191
-
挪用公款还贷是营利活动吗?
挪用公款还贷一般情况下是营利活动。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对于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定某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
2022-05-30 15,340 -
挪用公款还贷是营利活动吗
挪用公款还贷一般情况下是营利活动。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对于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定某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
2022-05-28 15,340 -
借公款挪用还贷算是营利活动吗?
挪用公款偿还贷款通常是一种盈利活动。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营利活动,取决于行
2021-12-05 15,340 -
挪用公款罪形态类型有哪些
关于挪用公款罪既遂的问题回答见下: 犯罪既遂形态类型主要包括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与举动犯。行为犯是指以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就为既遂,是以行为完成为标志,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有形的犯罪结果、危险状
2022-06-13 15,340
-
00:54
挪用公款如何定罪挪用公款罪的判刑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1,332 2022.04.17 -
00:52
挪用公款如何量刑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罪以行为人挪用5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如果行为人进行了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法院可能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刑期可以达到五年以上。在司法实践中,案发前归还本息全部或者部分的
1,040 2022.04.17 -
01:04
挪用公款如何处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626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