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诉讼时效为多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遗产诉讼时效最长是20年。 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继承人无法主张继承权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3年之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自继承开始之日起的第17年后至第20年期间内,继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应当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20年之内行使,超过20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我国法律并没有作出特别规定,所以,按照民事诉讼一般时效三年来计算,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继承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开始计算。
法律规定遗产纠纷有三年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权没有时间限制,符合继承条件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直至继承人死亡。
-
遗产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但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后,不得再提起诉讼。继承人知道继承权受到侵犯之日起两年内,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期间发生继承权纠纷的,可以中止消灭时效。继承人因遗产
2022.01.07 820 -
遗产诉讼时效是多长
遗产纠纷诉讼的时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2.04.13 448 -
遗产诉讼时效最长多久
法律规定遗产诉讼时效最长是二十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
2021.01.24 168
-
遗产分割诉讼时效为多长
1、遗产分割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继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继承权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
2022-12-06 15,340 -
遗产分割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遗产分割诉讼时效是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
2022-12-09 15,340 -
遗产分割诉讼时效可以为多长
遗产分割诉讼时效是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
2023-03-18 15,340 -
遗产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因继承权引起的纠纷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即三年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2022-05-11 15,340
-
01:19
担保合同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以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限,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效力。 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可以向保证人行使权利的期间,债权人如果
1,430 2022.04.17 -
00:58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情况具体如下: 1、借款合同的有效期要看借款条写内容,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时间,诉讼时效是从出借人要求还款之日起算三年; 2、借款合同上写明还款时间的,则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三年; 3、借款合同上没有写明还款日期,债权人可以
7,494 2023.01.18 -
01:05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中止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这
2,63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