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名字是否侵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标名字接近是否侵权要看具体的情况。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的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商标名字接近,但是在不同行业使用,就不算是侵权。如果商标已经被申请为驰名商标了,可能会存在一些法律风险,要看具体情况。
《商标法》第六十七条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注名人姓名作为商标的,有可能构成侵权,可能侵犯到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如果违法行为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处理。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理论上也称为'反向假冒'行为。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结合《商标法》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形式的商标侵权行为是需要销售者不能提供商品的合法来源的。 4、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须注意的是,这种侵权行为是商标标识的侵权行为,包括'制造'和'销售'两种行为。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
商标注册人名字侵权侵权吗
对于将他人姓名作为商标名称的行为可以认定为侵权。《商标法》没有明确禁止将他人或名人姓名申请注册为商标,但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所谓的在先权利,既包括他人享有的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也包括姓名权、肖像权等
2020.07.12 228 -
-
同一种商标如何认定好的商标名字是否侵权
1、被告是否存在主观恶意导致权利冲突发生的原因固然存在一些偶然的巧合,但较多情形下,仍是由于一方恶意搭便车,以牟取不正当利益所致。因此,审查被告的主观过错、主观恶意对侵权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2、是否相同或相似,并造成混淆当事人所经营的商品与
2020.10.23 123
-
商标名字是侵权吗?
商标名字接近是否侵权要看具体的情况。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的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商标名字接近,但是在不同行业使用,就不算是侵权。如果商标已经被申请为
2022-05-28 15,340 -
我用我的名字做商标是否侵权
第十条一款第八项也规定“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如果抢注的名人姓名商标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混淆误认,也可以使用本条款来保护。 如果是用自己姓名进行注册,是不会涉及侵权的
2022-07-05 15,340 -
注册商标重名两个字是否侵权?
注册商标重名两个字是否侵权要看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主要标准有三点: ( 1)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何为“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一般参见商标局译制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何为“商标相
2022-10-13 15,340 -
在驰名商标上加字是否属侵权
要看情况。如果添加的字无法形成明显的区别,且为相同来的名称情况下,判定侵权。经商标管理机构依法核准注册的商标。商标的注册需具备法定条件和经法定程序。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
2022-07-20 15,340
-
01:18
商标侵权认定标准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可以参考下列标准: 第一,有违法行为存在。侵权行为人存在《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条例中规定的侵权行为。比如:没有经过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
5,091 2022.04.15 -
01:02
商标侵权最低赔偿商标侵权最低赔偿如下: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
1,326 2022.04.17 -
01:02
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的处罚规定商标侵权的罚款标准根据侵权情节确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侵权行为成立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主要用于制造侵权货物和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侵权货物和工具。罚款标准如下:非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非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
1,724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