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侵占罪的标准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我国刑法中的大多数财产犯罪都是数额犯,即以一定财产数额作为定罪的标准。因为,犯罪数额直接反映着经济犯罪行为的规模及其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既是区分违法与犯罪、重罪与轻罪的主要标准,优势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客观尺度。 本罪的立案标准,一为数额较大,一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占公司财产将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的行为。 其立案追诉的起点就是侵占公司财产数额较大, 职务侵占六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为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应当立案。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
侵占罪的犯罪标准是怎样的?
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行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构成袭警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0.12 137 -
有限责任公司侵占公司财产罪标准是怎样的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2020.09.25 163 -
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照上述的
2022.04.14 314
-
公司侵占罪的定性标准是怎样的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2022-05-20 15,340 -
公司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 (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 (五)“数额较大”、
2020-12-06 15,340 -
公司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 (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 (五)“数额较大”、
2022-05-26 15,340 -
公司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2021-01-10 15,340
-
01:05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 1、侵占他人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将构成犯罪。我国各省市规定的侵占罪数额标准有所不同
3,860 2022.04.17 -
01:15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好,我是110咨询网的特约律师张神兵。首先,在法律上,侵占罪的定义为侵占人持非法占有之目的,将他人出于信任委托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落财物或他人的秘密的埋藏物品给占为己有,不肯退还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侵占罪将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1,155 2022.04.17 -
01:01
职务侵占的立案标准根据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企业、公司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所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金额在5000元至10000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该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含企业、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3,7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