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告员工挪用资金罪,公安局会不会抓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四)其他严重的情节。第十一条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不会,欠钱不还属于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警方介入的会很浅,不会深入进去,最多也就是调解调解,不会立案。如果以欺诈罪来报案,那么警方会非常慎重,欠钱不还的人是否能构成欺诈罪还不一定,所以,通过报警是无法解决欠钱不还这个问题的。欠钱不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那么就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如果是满足刑拘的条件的就可以抓人,不过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依据相关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
合伙人挪用公司资金会怎样
合伙人挪用公司资金的处罚是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返还相应的款项或者赔偿损失,其起诉标准如下: 1、挪用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
2021.12.13 1,533 -
挪用公款会构成挪用资金罪吗
挪用公款会构成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资金挪用给个人或者借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偿还的,或者虽不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的,或者涉嫌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涉嫌下列情形
2022.04.13 573 -
员工挪用公司资金构成什么罪
公司员工挪用单位资金构成挪用资金罪,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单位工作人员犯本罪私自挪用公司资金的话,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挪用的数额较大的话,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
2020.10.20 274
-
挪用资金罪公安部会管吗
管。涉嫌挪用资金罪的案件应向公司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涉嫌挪用资金罪的刑事案件,应该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而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刑事案件一般应由犯罪地
2022-05-28 15,340 -
员工挪用公司资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
2022-03-14 15,340 -
公安局抓人多久会告知家里?
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在抓人后的24小时内会通知家属。但如果是存在无法通知或者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的,可以暂时不通知被拘留人家属,等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后,立即通知即
2022-06-10 15,340 -
证券公司员工挪用资金构成挪用资金罪
根据以下规定,你朋友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会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修正)》第条,【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
2022-10-08 15,340
-
01:56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挪用公款罪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12,856 2022.10.03 -
00:56
挪用公司资金量刑标准
结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需要根据侵占的资金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并且占有的金额达到六万元,就属于职务侵占数额较大。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1,794 2022.04.15 -
01:23
不发工资找公安局吗
不发工资是否找公安局分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去公安局也没用。公安机关只处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不处理劳动争议,只能协调。最直接的方式是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进行电话投诉。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2,014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