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死缓后会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判处死缓后的法律后果: (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三)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三)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被法院判处死缓后会有的结果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当事人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
判处死缓的后果是怎样的呢
判处死缓后的法律后果: (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三)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2020.12.16 92 -
判处死缓会什么后果
判处死缓后会的结果: 1、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2、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3、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020.08.09 136 -
判处死缓后会有什么结果
判处死缓后会的结果: (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三)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2020.09.04 124
-
判处死缓后会有什么结果
判处死缓后的后果有: 一、执行死刑:在2年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 二、减为无期徒刑:在2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 三、减为有期徒刑:在2年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2022-06-07 15,340 -
犯罪分子被判处死缓的后果会怎样呢?
1、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
2022-07-19 15,340 -
犯罪分子被判处死缓后的后果是怎样的
判处死缓后的法律后果如下: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
2023-01-23 15,340 -
判处死缓后有哪些结果
判处死缓后的后果有: 一、执行死刑:在2年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 二、减为无期徒刑:在2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 三、减为有期徒刑:在2年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2022-06-08 15,340
-
01:06
失信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失信人会有以下后果:被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应当在一个月内主动到法院报告财产情况,并与申请执行人协商执行方案或还款计划。逾期既未到本院报到,又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院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3,017 2022.04.17 -
01:34
企业宣告破产的法律后果会有哪些因为经营决策或者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这时候相关利害关系人,甚至是公司本身,就可以根据法定的程序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公司破产。公司破产是一种法定的制度,我国对此规定了《企业破产法》。同时,公司被宣告破产之后,就会发
1,628 2022.04.17 -
01:00
股权代持的法律后果股权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股权代持,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名义股东取代实际出资人的股东地位,在公司中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实际出资人往往只享有依代持协议
2,57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