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申请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一)法定的对象:被判处的犯罪分子、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三)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 (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
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
假释适用的条件如下: 1、实际刑期符合法律规定; 2、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 3、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等禁止性情
2022.04.14 244 -
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
假释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犯罪分子,或者是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犯罪分子,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情况。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假释。
2020.06.05 102 -
适用假释应该具备的条件有什么
适用假释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1、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只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2020.11.24 119
-
适用假释的司法条件是什么?怎么申请假释?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
2022-08-07 15,340 -
适用假释的条件有哪些,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申请假释要什么材料
根据规定,假释的适用条件有以下四点: (一)对象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 (二)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这是适用假释的
2022-02-06 15,340 -
适用于假释的对象有什么?应该怎么申请假释呢?
假释的法定程序是: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
2022-08-01 15,340 -
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中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
2022-05-24 15,340
-
01:02
申请假释要满足什么条件
申请假释要满足以下条件: 1、法定的对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法定的实质
908 2022.11.21 -
01:04
什么条件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经济适用房属于政府推出的福利性住房,收入低、住房困难的民众可以申请,但需要符合以下条件:首先,家庭中至少要有一个成员,有本市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五年时间以上。其次,家庭收入符合市、县
1,753 2022.04.15 -
00:59
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
经济适用房申请应符合以下的三个条件:1、具有当地城镇户口;2、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3、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
9,36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