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协议如何写才有法律效应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民法典不保护恋爱关系,分手是您们自由,也不需要签订分手协议,那么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您们分手之后可以签订协议约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以及另一方的抚养费的支付。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欠款协议要载明欠款的内容,如债权人和债务人、欠款数额、欠款日期、利息等内容,并且欠款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欠款协议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赠与合同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满足3个要件。 1行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即赠与人真实表示将自己所有财产赠与他人,并未受到胁迫、欺诈等手段签署赠与合同,受赠人真实表示接受财产赠与; 3合同内容不违反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借条如何写才有法律效应如何写借条才具有法律效力
借条要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意思表示真实;再次,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在签订借条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写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证全名、身份证号码或工商登记名称,不要写简称或
2024.05.20 37 -
是否应该写婚前协议?婚前协议如何写才有效?
要不要写婚前协议,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双方都没有婚前个人财产,也不希望对婚后收入进行分别界定,那就不需要写婚前财产协议。如果双方都有婚前个人财产,或者一方存在大量的婚前个人财产,建议书写婚前财产协议,避免将来发生纠纷。
2024.05.12 28 -
如何写分手协议
第一、建议不要约定还款期限,这样可以让债权人,随时要求还款,也可以随时提起诉讼,不会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 第二、建议月息约定在2之内,因为年息超过24的,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年息超过36的,那么超过部分将被认定为无效。 第三、建议将债权实现的
2024.06.06 3
-
如何写出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分手协议?
因未领取结婚证,双方分开即可,不过,因生育了子女,要对子女由谁抚养及未抚养方应给予的子女抚养费多少及支付方式等问题约定清楚,双方签字认可,如有财产争议应一并对财产分割等问题作出约定处理。
2022-10-06 15,340 -
2022年如何签分手协议才有效力
签订的分手协议无效,虽然目前分手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很难得到法院的确认,但是男女双方为摆脱同居关系签署的分手协议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及解决双方纠纷的功能型。毕竟男女双方签署的分手协议书代表了双方的真实意愿
2022-12-05 15,340 -
法律分割协议书应如何写
当事人双方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身份证号码、住址、结婚时间、生育子女的时间和个数、离婚原因等,这些基本信息是需要具备的。
2023-09-23 15,340 -
民法如何写分手协议?
由于涉及同居期间财产问题及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建议签订分手合约进行分配。说明财产的分配状况、孩子的抚养权分配、分手原因等。经双方签字成立。具体格式可以上网查询。
2023-07-21 15,340
-
01:05
遗嘱应该如何写才有效
在生前,自然人有权订立遗嘱,但是需要注意,并不是自然人所订立的遗嘱,就一定能够发生法律约束力。有效的遗嘱,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订立遗嘱的人也就是被继承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
1,094 2022.04.17 -
01:04
财产协议书怎么写才有效婚前
男女双方在正式登记结婚之前,可以订立财产协议书。财产协议书也属于合同的一种,因此,应当符合民法典有关合同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才能够发挥相应的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470条的规定,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约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992 2022.04.17 -
00:54
男方出轨协议书怎么写才有效
男方出轨协议书具有以下要件才有效:发现男方出轨,男方表示一定悔改,并愿意签署婚内财产协议,那协议如何才有法律效力呢? 1、双方自愿协商一致,并非在胁迫、欺诈的情况下签署书面协议; 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不违背公序良俗;
2,46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