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恐吓过度受到精神伤害能不能报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因他人的恐吓受到精神伤害,受害人是可以报警索要赔偿的,但是应当注意证据的收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恐吓受到精神伤害不可以报警索要赔偿,而应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被恐吓后当事人要收集好证据,对方的行为涉嫌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建议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法律责任,还可要求进行赔偿。 以恐吓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被恐吓后精神受到伤害怎么办
被恐吓后精神受到伤害的可以报警,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05.31 157 -
被恐吓后精神受到伤害怎么办?
受害人在被恐吓后精神受到伤害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行为人主张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刑法》规定,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6.03 217 -
被恐吓受到精神伤害要怎么办
被恐吓受到精神伤害,可以报警同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发送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向人
2020.02.11 521
-
恐吓精神受到伤害怎么办
被恐吓后当事人要收集好证据,对方的行为涉嫌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建议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法律责任,还可要求进行赔偿。 以恐吓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
2023-07-18 15,340 -
恐吓受到精神伤害可以报警索要赔偿吗
因他人的恐吓受到精神伤害,受害人是可以报警索要赔偿的,但是应当注意证据的收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
2023-09-05 15,340 -
被恐吓受到精神伤害要怎么办
被恐吓后当事人要收集好证据,对方的行为涉嫌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建议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法律责任,还可要求进行赔偿。 以恐吓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
2022-06-13 15,340 -
被恐吓后精神受到伤害怎么办
被恐吓后当事人要收集好证据,对方的行为涉嫌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建议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法律责任,还可要求进行赔偿。 以恐吓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
2022-05-28 15,340
-
01:16
恐吓罪怎么判刑恐吓罪也有轻重之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情节较轻的,包含下列行为的:1、写恐吓信或者以类似的方法威胁他人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真相诽谤他人的;3、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打击报复的;4、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并且干扰他人正常生
2,826 2022.04.17 -
01:02
威胁恐吓罪怎么处罚目前我国并没有恐吓威胁罪这个罪名。存在恐吓威胁行为的,会被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
1,693 2022.04.17 -
01:18
威胁恐吓罪怎么取证刑法上,没有威胁恐吓罪这一项罪名,如果行为人对他人实施威胁、恐吓等行为,则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寻衅滋事罪”,当受害人收到威胁恐吓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取证: 1、收据相关的书面证据,例如带有恐吓威胁内容的书信或者文件等; 2、物证方式;
1,66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