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起诉费用如何收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纠纷起诉的费用包含诉讼费、财产保全费、请担保公司担保的担保费、律师费。因每个案件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具体要产生多少费用,还要针对每个案件情况分别计算。首先,需向法院缴纳诉讼费,这个费用必然会产生,具体缴纳多少要依照法院缴费通知单缴纳。其次,保全费及担保费,这个费用不是必然产生的,需要看个案是否有这个需要。如果申请了财产保全,则需要向法院缴纳保全费并且提供担保,如果不是用自己的财产向法院提供担保,而是找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则会产生担保费。财产保全费最高不会超过5000元。担保费需与担保公司商谈。再次,律师费,这个费用不必然产生,根据个案需要。律师费是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律师的工作量大小、标的额的多少、律师的风险等诸多因素决定。
讨债起诉,诉讼费的收费标准与诉讼标的有关。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
民事债务纠纷起诉费用多少
债务纠纷起诉费需要多少钱要根据案件的金额进行确定,具体标准如下: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
2022.11.07 209 -
债务起诉费用是如何规定的?
债务起诉费用规定如下: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
2020.08.26 70 -
十万债务纠纷起诉费用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因此标的额为10万的民事纠纷,起诉费用
2020.11.13 193
-
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起诉费如何算
债务纠纷纠纷费用一般按照下面的标准执行。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
2023-07-09 15,340 -
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起诉费用什么比例收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一定比例收。
2023-07-09 15,340 -
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起诉费用多少钱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 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
2023-07-10 15,340 -
民法典规定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
2018个人债务纠纷起诉费用: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 2、5%交纳。
2023-07-09 15,340
-
01:00
民间债务纠纷起诉流程
民间债务纠纷提起诉讼,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程序需要完成:包括提交诉状申请立案,在提交的起诉状中要载明原被告双方相关身份信息、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理由等;法院发出受理通知,表明法院受理此债务纠纷案件;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提交
1,950 2022.04.17 -
01:12
新婚姻法关于债务纠纷如何规定
民法典颁布之后,婚姻法失效。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可以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两类。夫妻共同债务具体包括:夫妻以共同的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为了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
1,152 2022.04.17 -
01:15
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如何审理
如果双方当事人存在债权债务纠纷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如果债务人拒绝履行的,债权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己的权利的。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处理如下: 1、协商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
467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