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如何构成的?,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 (一)犯罪主体:主题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上是直接故意犯罪; (三)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 (一)犯罪主体:主题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上是直接故意犯罪; (三)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行为。
私分国有资产罪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4、主观上为故意。
-
如何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如何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
2020.03.14 105 -
如何确定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1、客体。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客观方面。我国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
2020.06.04 110 -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有: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
2020.03.24 96
-
如何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怎么规定的
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要满足犯罪的四要件标准,主要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法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
2023-08-08 15,340 -
私分国有资产罪构成有哪些
关于私分国有资产罪构成如下: 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所谓国有资产,包括依法经由上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国有资产。例如
2022-07-01 15,340 -
如何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本罪行为法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
2022-12-02 15,340 -
私分国有资产罪构成要件如何规定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客观要件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
2022-07-23 15,340
-
01:39
私刻公章是如何构成犯罪的
私刻公章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 1、客体要件,侵犯的对象是公文、证件、印章,且仅限于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和印章; 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
533 2023.01.04 -
01:44
遗产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如果构成遗产,必须满足下面几点条件: 首先,必须是财产才能成为遗产。这里的财产是指有金钱价值的物品或者权利,既包括消极财产,也包括积极财产。消极财产指的是债务,积极财产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金钱、房产、股权等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遗产必须是死者
902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