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中能约定管辖法院的具体责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能。保密协议不能约定管辖,一般保密协议都是涉及到劳动关系,法律规定如果是劳动争议,则是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保密协议的法律管辖是: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2、明确保密主体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仅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3、约定保密期限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4、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协议管辖应当遵守双方当事人的协议,不能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诉。什么是协议管辖:协议管辖是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只要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就应当根据其约定确定管辖法院。关于协议管辖选择是否必须是确定的和唯一的问题民诉法解释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新民诉法解释改变了原司法解释关于选择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的规定。因此,管辖协议中当事人选择两个以上法院管辖的,只要协议约定的管辖法院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该协议管辖约定有效。
-
保密协议的法律管辖
保密协议的法律管辖是: 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 2.明确保密主体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仅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 3.约定保密期限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 4.明
2020.06.02 152 -
员工保密协议可否约定管辖
员工保密协议不可以约定管辖,当事人之间出现保密协议纠纷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纠纷,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2020.10.14 182 -
协议中可以约定哪些管辖法院
协议中可以约定的管辖法院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诉讼法院,但是不能违反法院管辖的相关规定。 一、在约定管辖法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约定管辖
2022.07.22 1,230
-
保密协议中能否约定管辖法院
1、保密协议中不能约定管辖法院。从劳动合同角度看,其属于劳动争议纠纷,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而不得约定管辖。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022-11-15 15,340 -
可以在保密协议中约定法院管辖吗
1、保密协议中不能约定管辖法院。从劳动合同角度看,其属于劳动争议纠纷,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而不得约定管辖。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022-12-02 15,340 -
保密协议能约定管辖吗
不能。 1、竞业禁止与保密纠纷起源于劳动关系,但与一般性的劳动争议相比,由于其涉及到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问题而具有特殊性。因此,竞业禁止和保密约定也就有双重性,其既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又可以独立于
2022-12-02 15,340 -
保密协议能否约定管辖?
不能。 1、竞业禁止与保密纠纷起源于劳动关系,但与一般性的劳动争议相比,由于其涉及到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问题而具有特殊性。因此,竞业禁止和保密约定也就有双重性,其既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又可以独立于
2023-01-12 15,340
-
01:00
保密协议违约责任怎么约定
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可以通过订立违约金条款的形式,来进行约定。具体来说,保密协议也属于合同的一种类型。保密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当然可以通过制定违约条款的方式,来事先规定一方不履行保密义务的时候,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而根据我国民法
3,188 2022.05.11 -
01:25
保险合同纠纷法院管辖可以约定吗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保险标的不同,管辖法院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因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
2,858 2022.04.15 -
01:05
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应当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受案范围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和职工
2,34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