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门不予受理我有薪水借条可以起诉他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能够直接拿借条向当地的人民法院诉讼。如果是给个人工作,不算劳动关系,能够直接去法院诉讼该个人雇主,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换、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掉和辞工、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训练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赔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劳动法》第五十条薪水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没理由拖延劳动者的薪水。《薪水支付暂行限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薪水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做法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薪水和经济赔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没理由拖延劳动者薪水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薪水的;(三)低于当地最低薪水准则支付劳动者薪水的。经济赔偿和赔偿金的准则,按国家有关限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不予受理是可以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劳动仲裁申请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庭不受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起诉有期限吗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申诉事项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则应在15天内提起诉讼;属于法院主管的普通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0.05.10 172 -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不予受理可以起诉吗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不予受理,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020.02.06 152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多长时间可以起诉呢
如果申请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起诉期限,可以参照适用十五日的诉讼时效期间,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一般可以在十五日及时向法院起诉。
2020.05.02 294
-
确认工伤不予受理是否可以向劳动部门申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322号第六条规定: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如果负伤职工经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申报进行工伤确认,劳动行政部门确认为工伤,而
2022-03-18 15,340 -
劳动监察部门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监察不予受理的情形:已按劳动争议处理或已提起诉讼的事项;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事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争议的事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已超过2年。
2021-11-02 15,340 -
他人欠款有借条,人跑了,有薪水能够扣他的薪水吗
如果欠款的人跑了的话,债权人仍应该及时向法院诉讼。法院在受理了债权的的诉讼后,如果找不到另一方的,能够由法院进行公告送达并缺席审理和裁判。在裁判奏效后,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依法直接执行另一方
2022-07-07 15,340 -
没有借条,可以起诉他不还债吗
有欠条但债务人不还款可以这样起诉: 第一,准备好相应的证据,如欠条、证人、银行转账流水或收据等。 第二,书写民事起诉状,写明借贷双方的基本信息、纠纷事由、诉讼请等内容。 第三,到有管辖权的
2021-10-14 15,340
-
01:17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六个条件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六个条件如下: 1、申请人不具有主体资格。申请人在被劳动争议仲裁委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后,如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申请人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
36,769 2022.04.15 -
01:09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六个条件有哪些一、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6个条件是: 1、申请人不具有主体资格; 2、申请人与申请仲裁的争议无直接利害关系; 3、争议内容不属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4、争议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的管辖; 5、仲裁申请已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的时效
7,051 2024.12.30 -
01:00
有借条可以直接起诉吗有借条可以起诉,但是不一定能胜诉。民间借贷纠纷,主张还款的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即借条。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出借款项已实际支付给借款方,并提供回单凭证等证明。最好明确知悉借款方身份信息,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应诉,也便于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
3,8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