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女能否参加土地补偿款分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原则就是,《物权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这种“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形式,不是传统民法上的共有,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本集体的所有成员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居住时间长短,一律平等地对集体财产共同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因此,凡是具有本集体成员资格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分得本集体被征收土地补偿费的权利,这是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总原则。同时村委会,村民小组在确定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时,必须坚持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真正的大多数村民的意志,而不是某些少数人的意志,且该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村组集体组织在决策时必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所规定的程序提请村民委员会议讨论,其无权擅自作主,村民会议作出的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内容。对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有明文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出嫁女能否分到征地补偿款的这一问题,如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将户籍迁出,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就应当享有原户籍所在地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权。
-
”出嫁女“可以参与土地征收补助款的分配吗
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现象,农村妇女结婚后娘家村集体组织一般对其承包土地不予保留,而婆家所在村多数实行“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原则,从而使得出嫁女没有承包的土地。当出嫁女户籍所在村组土地征收收益分配时,应当认定该出嫁女具有同样
2020.10.08 172 -
出嫁女是否应分得土地补偿款吗
考虑其是否具备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管是“出嫁女”或者“入赘男”,满足了以下这两个条件,可以享受到土地补偿款: (1)形式要件,即当事人户籍在本村民小组; (2)当事人在村民小组生产、生活。 依赖村民小组的土地形成稳固的生产、生活状态和
2021.04.22 219 -
出嫁女是否享有土地补偿款
若户口未迁出,出嫁女有土地补偿款。我国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出嫁女若户籍未迁出,仍属于集体组织成员,享有土地补偿款。若户口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020.10.22 230
-
外嫁女户口迁出后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外嫁女能否参与征地拆迁补偿
一、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在婆家方没有取得土地承包权,应参与村里的土地征收补偿的分配;二、如果在婆家方取得了土地承包权,则不能参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分配;三、如果户口迁出了,而村里制定的的分配方案按户籍人口分配
2022-02-13 15,340 -
出嫁女能否分得村集体土地补偿款
如果户口在本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就是该村集体的成员,是可以享受村集体的土地补偿的。村集体的事项一般可以由村集体决定,但如果决定侵犯了个法权益的,此决定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的
2022-03-12 15,340 -
出嫁女是否应分得土地补偿款
应该。一般是考虑他们是否具备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具备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1)形式要件,即当事人户籍在本村民小组; (2)当事人在村民小组生产、生活,依赖村民小组的土地形成稳
2022-05-27 15,340 -
出嫁女是否应分得土地补偿款?
应该。一般是考虑他们是否具备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具备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1)形式要件,即当事人户籍在本村民小组; (2)当事人在村民小组生产、生活,依赖村民小组的土地形成稳
2022-05-29 15,340
-
01:15
土地补偿费如何分配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上的附着物,安置补助费针对失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有权以村民会议或
1,217 2022.04.17 -
01:05
土地征收补偿如何分配
当前土地补偿费的支付有三种情形:以村民小组为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单位时,可由村民小组组织分配;以村民委员会为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单位时,可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配;如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将分配方案提交征地单位的,征地单位也可根据该方案直
3,439 2022.04.15 -
01:15
外嫁女能获得征地补偿吗
外嫁女不一定能够获得征地补偿。如果外嫁女的户籍仍在本村,同时本人依然在本村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话,就能够享受征地拆迁的补偿。具体来说,外嫁女要参与分配娘家村集体所取得的征地补偿,需要结合自身的户籍信息、日常生活和生产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46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