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如何做答辩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实践中一般认真提交书面答辩状的都是没有聘请律师的当事人,因为他们对法律程序不熟悉,自然会按照法院的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依照笔者的经验,愿意向法庭提交书面答辩状的律师不过十分之一,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可见,不提交答辩状也不会对案件的审理造成实质性影响。 2、在庭审中,法庭要求被告答辩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因为此时尚处于开庭伊始,证据尚未出示,争议焦点也未确认,所谓答辩,更像一个表态。因此许多律师认为,既然答辩的目的仅仅是一个表态的话,口头答辩即可,书面答辩状既无意义,也无必要。 3、答辩意味着对原告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的反驳,既然是反驳,总要言之有理,而对手可能会从你的答辩状中分析出己方的诉讼策略,因此有些律师认为提交书面答辩状有提前暴露火力之虞。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院开庭答辩状首先要写明标题是刑事或民事答辩状,刑事或民事被上诉答辩状。前者为第一审案件答辩状,后者为上诉案件答辩状。其次写明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栏目,直接列写答辩人的基本情况。被告人是公民的,就列写答辩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有代理人的,挨着另起一行列写代理人,并标明是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还是委托代理人,并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如果是法定代理人,还要写明其与答辩人的关系。如委托律师代理,只写明其姓名和职务。答辩状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
答辩状可以开庭吗?
如果开庭时间在被告收到答辩状起的十五日内,那么答辩状可以开庭交。如果是二审,被告在答辩期内没有提交答辩状,开庭的时候可以进行口头答辩,附着提交书面答辩状。
2020.06.15 184 -
离婚开庭如何答辩
1.补足应提交的证据,防止举证期间过期。2.注意与承办法官联系,及时知晓开庭时间。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双方当事人。3.不放弃与对方的调解协商。
2021.02.17 150 -
答辩状可以开庭交吗
可以当庭进行口头答辩。如果是一审,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如果是二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
2020.05.14 333
-
开庭审理离婚如何写答辩状
离异答辩状样本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工作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对于某某诉我离婚纠纷一案,答辩人根据本案的事实和法律,答辩如下:1、对原告的诉讼请求逐一答辩1、是否同意离婚,并简要说
2021-11-12 15,340 -
离婚案到法院开庭要出答辩状吗
1、对于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离婚案件,可以在开庭时提交答辩状,并陈述答辩意见。 2、对于法院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离婚案件,应当在法院规定的时间提交答辩状,不能当庭提交。但可以当庭提交答辩意见。 3、人
2022-07-20 15,340 -
法院传票答辩状如何写?
XX答辩状[在中间位置】 一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答辩人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二被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
2022-06-01 15,340 -
如何向法院提交答辩状?
民事答辩状在两种情况下提出:一是原告向第一审人民法院起诉后,被告就诉状(起诉状)提出答辩状。二是案件经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终结后,一方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就上诉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原告
2022-06-22 15,340
-
01:12
离婚答辩状有什么用
离婚答辩状,是指离婚案件中的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进行答复和辩解的法律文书。答辩状可以反驳原告于起诉状中控诉的内容,能够表现出被告对同一问题与原告不同的解释,有利于被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时对原、被告双方的婚姻状况
2,137 2022.04.17 -
01:02
离婚被告答辩状怎么写
首先,要在开头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等信息; 其次,答辩人要根据对方起诉状的内容一一进行答辩,如果不同意离婚,可以提出,双方当前情况,不属于法定判离情形的答辩意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且调解失
5,735 2022.04.17 -
01:07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怎么写
保险合同纠纷答辩状的内容包括: 1、答辩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住所。 2、答辩意见,答辩意见又包括了三点,即:被告应当对原告实际发生的损失,足额予以赔付;关于本案中应当赔付的各项损失;被告的拒赔理由不成立。 3、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1,5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