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对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一般犯罪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犯罪情节不同有所差异。单位构成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扰乱了国家对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非法间谍专用器材流入社会,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侵害商业秘密同时将会给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损失,尤其是秘密联络、截密电子设备等流入社会将给社会秩序和国家全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根据本条的规定,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予以特别管理的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是用来秘密侦听、拍摄侦查对象的言语、行动的工具,其余如空发式收发报机、密码本、密写工具、电子监听、截收器材等是用来进行秘密联络、破译密码、截密的工具。包括: (1)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 (2)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 (3)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 (4)其他专用间谍器材。 国家对于专用间谍器材的使用管理是有明确的规定的,特别是对于造成了严重的违法事实的,如利用非法销售的专用间谍器材来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或者造成了国家秘密的泄露的,是属于严重的情节,应当从事进行处罚。
-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定刑标准?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定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7.28 125 -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量刑标准?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的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
2020.07.10 142 -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量刑处罚?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量刑处罚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泄露国
2020.08.24 136
-
中国对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2022-11-06 15,340 -
刑法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刑法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05-31 15,340 -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处罚规定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2022-10-12 15,340 -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如何处罚
非法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一般犯罪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犯罪情节不同有所差异。单位构
2022-11-06 15,340
-
01:09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认定标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3,173 2022.04.15 -
01:06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量刑标准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国家发票的相关管理法规,故意通过非法手段售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该罪严重侵犯了我国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范,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税制的改革,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量刑
498 2020.12.23 -
01:12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最新立案标准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指的是单位或者行为人违反了国家发票的相关管理规定,故意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单位或者行为人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达25份以上,或者发票的总面额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
1,2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