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全日制用工要注意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全日制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用工的一类特殊的用工形式。全日制用工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职业安全卫生等条款。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同形式:可不拘于书面形式,允许达成口头劳动合同。 2、工资形式和标准:工资分配所采取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3、试用期规定:不得约定试用期。 4、经济补偿:合同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5、时限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6、其他规定:允许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2、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5、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否则发生工伤事故则要承担相关责任。
(1)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2)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5)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否则发生工伤事故则要承担相关责任。
-
非全日制用工要注意什么?
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 1、合同形式:可不拘于书面形式,允许达成口头劳动合同。 2、工资形式和标准:工资分配所采取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3、试用期规定:不得约定
2020.09.04 128 -
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什么?
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以下: 1、合同形式:口头劳动合同可以不限于书面形式; 2、工资形式和标准:工资分配最基本的两种方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报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3、试用期规定:试用期不得约定; 4
2022.06.17 816 -
非全日制用工要注意些什么啊?
1、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2、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
2020.02.15 116
-
对非全日制用工具体要注意什么
1、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2、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
2022-06-12 15,340 -
对于非全日制用工要注意些什么?
非全日制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用工的一类特殊的用工形式。全日制用工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职业安全卫生等条款。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同形式:可不拘于书面
2022-05-13 15,340 -
非全日制用工改为全日制用工需要注意什么
非全日制用工转化为全日制用工,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最后在双方协商且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转化。
2022-08-02 15,340 -
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些什么
非全日制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用工的一类特殊的用工形式。全日制用工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职业安全卫生等条款。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合同形式:可不拘于书面形式
2022-06-29 15,340
-
01:20
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的区别
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存在很大的区别: 1、工作时间不同,非全日制用工,通常以小时计薪为主,劳动者在同一个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的时间不可超过4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可超过24小时; 2、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和一个或多个用人
24,577 2022.04.15 -
00:50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需要交社保吗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否需要缴社保,应当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用人单位招用全日制劳动者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招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决定,可以帮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也可以让劳动者自行购买。这
4,177 2022.05.11 -
01:30
全责垫付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在发生交通事故,承担全部责任的一方,都会承担受伤者的医药费,在全责垫付时一般会有一个预付凭证一定要垫付人自己拿着,然后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注意把相关住院费用清单以及医药费发票将由全责垫付的一方进行收管,如果当事人再次到医院进行复查或者就诊
7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