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案件不得公开审理宣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3、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4、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但是,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除外。综上所述,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时候,法院可能会召开公开审理大会,公开做出宣判,允许群众旁听。这种方式可以极大震慑犯罪,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也是一种教育,能够彰显法律的威严。法院公审之前,通过公告的方式告知社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公开。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根据法律规定,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判。有的案件出于某种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能会不公开审理,比如,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宣告判决时仍要公开进行。
不公开审理但公开宣判的案件有: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公开宣判吗
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根据法律规定,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判。有的案件出于某种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能会不公开审理,比如,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
2020.05.05 246 -
不公开审理案件公开宣判的案件都有哪些?
不公开审理案件公开宣判的案件有: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2020.08.01 260 -
不公开审理案件公开宣判的案件都有哪些
不公开审理案件公开宣判的案件有: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
2020.08.15 256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公开宣判么?
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有的案件出于某种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能会不公开审理,比如,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
2021-07-25 15,340 -
审理不公开宣判案件有哪些
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3、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
2021-09-30 15,340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开宣判的案件有哪些?
1.审判公开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 (2)涉及个人隐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
2021-09-30 15,340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否应当公开宣判?
根据法律规定,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判。 (一)哪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判1.审判公开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 (2)涉及个人隐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
2021-09-30 15,340
-
01:07
刑事案件开庭多久宣判刑事案件,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侵犯刑法条例,国家为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进行立案、调查、审判并进行刑事制裁的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应该在受理后的2个月之内进行宣判,最迟不可超过三
4,577 2022.04.17 -
01:05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起诉方需要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2、起诉状准备好后,起诉方需要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审核收到的资料和证件,符合条件的,会发放立案通知书。起诉方需要到立案庭预交
4,454 2022.04.17 -
00:59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怎么办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可以提出申诉。申诉人的范围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申诉人的申诉内容,可以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
1,4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