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工资应该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补发工资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根据《》的规定,个人应于取得所得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所在单位补发工资,应于补缴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尽管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对此明文规定,但可以参照所属地区相关特殊规定执行。《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一次性补发工资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闽地税政二[2020]99号)规定:近接一些市局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请示,要求明确关于财政性补发工资扣缴的具体操作问题。考虑到这种形式补发的工资属政府行为,经研究,对政府行为的一次性补发工资允许平均计算,具体办法如下:将补发当月起到实际发放当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加上补发的工资数进行平均,计算出每月的工资,寻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实际发放当月的工资总额(包括补发的工资)作为应税收入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个人应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以上单位,免征个人所得税;乡、镇以上人民政府,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免征个人所得税;国务院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减去5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年综合收入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是应纳税所得额。
-
补缴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需要补缴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缴,比如员工的工资少申报了,需要补缴,可以由企业更正申报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汇算清缴时,计算的个人所得税比实际的已经缴纳的税额要多,形成需要补缴的金额的,个人可以通过自然人申报管理系统进行补缴。
2020.06.30 627 -
应纳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计算方法:居民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一纳税年度所得额扣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确定的扣除后的余额,根据法律来计算。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
2020.06.11 417 -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征缴个人所得税,个税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拿到手中的工资都是税后工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那部分收入金额,由工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再减去个税起征点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50
2020.05.06 1,149
-
补发工资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关于再支付工资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在获得所得时必须支付个人所得税,所在公司必须支付再支付工资,在当月支付个人所得税。尽管国家税务总局没有
2021-10-24 15,340 -
补发工资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1、关于补发工资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应于取得所得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所在单位补发工资,应于补缴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尽管国家税务总局没有
2022-05-15 15,340 -
个人工资所得税应该如何计算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缴纳所得额=收入金额-(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022-08-18 15,340 -
个人工资所得税该如何计算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缴纳所得额=收入金额-(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022-08-21 15,340
-
01:15
个人所得税具体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应税率计算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的综合所得减去个税起征点、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后计算出来。 个人所得税每月会由单位代扣预缴,然后在次年3至6月份由个人在个人所得税app中办理汇算清缴,对于所缴纳
2,652 2022.05.21 -
00:56
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股权转让过程之中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按照财产转让所得,也就是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来缴纳。按照法律是由转让方来缴纳。在法律的规定下有几种情形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比如说所投资的企业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或者是直系亲属之间转让的,或者
9,370 2022.04.15 -
01:14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的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
11,35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