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盗窃的必须是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或印章,才能构成本罪。如果所盗窃的不是公文、证件、印章或者虽是公文、证件、印章但不属于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亦不能构成本罪。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既可以是军人,又可以是非军人。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及印章而仍决意盗窃、抢夺或毁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不知是公文、证件、印章而盗窃、抢夺或毁灭的,不能构成木罪,但可构成他罪如盗窃罪、抢夺罪等。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或为了招摇撞骗,或为了出卖谋利,或为了自用,等等。不论动机如何,均不影响本罪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一般会包括: (一)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二)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三)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四)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犯罪构成: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
-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有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为故意。
2020.11.21 99 -
构成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要件?
构成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要件是: 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2020.12.27 105 -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四要件有哪些?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四要件包括: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表现为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罪的行为。
2020.09.18 92
-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四要件: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四)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
2022-11-03 15,340 -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犯罪构成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主体是一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
2022-06-04 15,340 -
构成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的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 所谓盗窃,即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公文、证件、印章的
2022-10-16 15,340 -
抢夺国家机关机关印章罪的构成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根据本条第1款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
2022-05-24 15,340
-
01:03
抢夺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分为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个方面: 第一、主体要件,抢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意思就是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抢夺罪,成为抢夺罪的主体; 第二、主观要件,构成抢夺罪要求行
148 2022.06.22 -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7,050 2022.10.12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6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