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什么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中止履行: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义务的;劳动者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但仍有继续履行条件和可能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中止情形消失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有以上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履行。这里的中止履行,是指劳动合同因故暂停履行,待中止情形消失后又恢复履行。适用该条规定的条件是:当事人发生法定事由或约定事由致使劳动合同暂时无法履行,但当事人仍有继续履行的条件和可能。适用该条规定的程序是:当事人因法定事由或约定事由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停止履行期间双方当事人互不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在中止情形消失后当事人又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恢复相互承担合同约定义务的责任。现实中,当事人因故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经常发生,但双方又有继续履行合同的条件和可能,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这一规定对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的非正常履行情况制定了规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什么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2021.03.16 211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哪些?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
2021.01.23 93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哪些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 1、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 2、当事人逃避债务的; 3、当事人丧失商业信誉的; 4、当事人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
2022.08.11 97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什么?
第六十八条(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
2022-06-29 15,340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
中止合同履行的原因如下: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3、失去商业信誉;4、其他情况下,如失去或可能失去履行债务的能力。暂停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
2021-11-08 15,340 -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是哪些呢?求解答。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中止履行: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义务的;劳动者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但仍有继续履行条件和可能的
2022-08-18 15,340 -
中止履行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六十八条规定了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如果后履行一方已经濒临破产,处于
2022-06-01 15,340
-
01:24
什么是合同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使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的行为。对合同义务的履行行为都是合同的履行,但是合同的履行可以分为完全履行和不完全履行,不完全履行就是指,当事人不完全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
1,031 2022.04.17 -
01:20
未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对方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这时候根据合同履行的情况,被违约一方可以主张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如果对方坚持毁约的
1,101 2022.04.17 -
01:43
履行中的合同诉讼期限怎么确定
诉讼时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规定的是确认法律文书和法律事实发生或消失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设定诉讼时效,不是保护债务人,而是促使债权人积极、主动行使债权,从而确保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到各个案件,
1,2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