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完畢後是否需要再次签订合同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同时,《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也规定,当事人可以先履行后签合同,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合同即视为有效。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订货合同一般需要签名才能生效,或者按手印及盖章,签字、按手印、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订货合同自双方签订确认时生效,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生效。
合同依法成立时就产生法律效力。合同成立的时间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规定合同成立的其他时间等。
-
签订合同要盖什么章合同才能生效
签订合同只要盖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章就能使合同生效,包括姓名章、法人章等。合同成立时生效,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2022.02.19 22 -
如何签订合同才能生效 合同的效力是如何约定的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还应当包括下面几点: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有些合同,还必须具备特殊要件方能生效。 合同的效力有以下约定: (1)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2)
2021.10.24 49 -
合同生效后是否能拒绝履行合同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合同中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
2021.04.22 126
-
房屋买卖合同已经签订,是否需要过户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在此要明确指出,尽管房屋未实际过户,但房屋买卖协议仍然是有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权利的设立、变更、转让及消灭等事项,自合同签署之日起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便尚未完成过户手续,也
2024-11-22 15,340 -
签订完合同两年后没有履行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1、签订合同后两年没有履行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守约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由违约方支付违约赔偿金。 3、守约方拒绝解除的,可以根据合同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该合同。 4、违约方拒不履行的,守约方
2022-11-08 15,340 -
合同期满,未履行完畢的合同处理方式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合同期限已到,但合同未完全履行,守约方可以要求对方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2024-11-11 15,340 -
合同履行完后签订合同是否有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合同履行完后签订合同有效。有效的合同要求双方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合同关系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023-10-12 15,340
-
01:22
网络合同是否产生法律效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签订合同。网络合同属于书面合同的一种。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可以选择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合同的签订要经过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的生效采取到达生
1,457 2022.04.17 -
01:23
合同履行完毕是否能解除合同履行完毕后,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全部完成,不用再进行解除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债务已经履行; 2、债务相互抵销; 3、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4、债权人免除债务; 5、债权债务同归于一
666 2022.11.21 -
01:29
合同履行完毕能否撤销合同履行完毕能撤销。只要符合合同可撤销的条件,即使履行完毕,也可以要求撤销。由于可撤销的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因此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否则撤销权消灭,可撤销的合同变为有效的合同。可撤销的条件具体如下: 1、因重大误解
372 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