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信息消失之日起多少年后, 法院宣告其失踪, 是否依然宣告死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你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上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问题。所谓宣告失踪,是指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神情,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为失踪人,以确定其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失踪的事实,下落不明而且持续达一定的状态,持续达两年,起算点从下落不明的次日开始计算。所谓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失踪达到一定期限后,由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该自然人死亡,以便结束以其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普通期间的时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因战争而下落不明的,则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另外,根据法律,如果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可以马上申请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即顺序在前的申请人之申请权,有排他效力。第一顺序为配偶,第二顺序为父母、子女;第三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最后一个顺序是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果前一顺序的申请人不宣告死亡,后一顺序的申请人宣告则无效。宣告失踪只是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终止不确定的财产关系。宣告死亡,结束被宣告死亡人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宣告死亡,终止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财产依法继承,婚姻关系归于消灭,其子女可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前置程序,只要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可以直接申请宣告死亡。因此,关于你的问题,如果你丈夫下落不明已达四年期限,你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而法院一旦依照程序予以了宣告,则你,以及你的儿子,即可以依法继承他的财产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失踪多少年宣告死亡
一个人失踪四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会被宣告死亡。如果是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也会被宣告死亡,如果有关机关能够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时间的限制。
2021.01.31 763 -
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重新出现失踪宣告能撤销吗
被宣告失踪后重新出现,失踪宣告可以撤销。可以向法院申请失踪宣告,至于申请人可以是被宣告失踪的当事人,也可以是相关利害关系人。 所谓利害关系人是指被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2021.01.05 139 -
-
自然人失踪多久可以宣告死亡
下落不明满4年,才可以申请法院宣告死亡。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1年。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根据被宣告失踪人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终结审理的裁定或者宣
2022-06-30 15,340 -
宣告死亡,宣告失踪,宣告失踪的区别
1、二者设立宗旨不同。宣告失踪只是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终止不确定的财产关系。宣告死亡,结束被宣告死亡人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 2、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前置程序。既符合宣告死亡的,又符合
2021-03-10 15,340 -
劳动者死亡被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劳动合同是否自然终止
一般来说,劳动者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死亡,意味着劳动者作为自然人从主体上的消灭。宣告死亡,是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
2022-04-18 15,340 -
宣告失踪后多久可以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一百八十三条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
2022-03-20 15,340
-
01:00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和后果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和后果如下: 1、宣告失踪的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后果: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争议,没有上述人选,
3,985 2022.04.18 -
01:09
自然人股东死后其股权怎么办原则上,自然人股东死后,其股权可以由其合法继承人进行继承。因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指的是,公民死亡时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那么就自然人股东的股权来说,其性质属于股东的财产权,而自然人的合法财产是可以依法被继承的。因此,对于自然人的合法
1,589 2022.04.17 -
01:08
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过失致人死亡具体要判多少,要根据情况来分析: 1、过失致人死亡的,一般会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
1,255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