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会有法律问题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2.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4.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未签劳动合同而主张双倍工资的最长期限是11个月。一般来讲,用工之日起满1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前1日都应支付双倍工资。
1.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2.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4.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
暂缓就业签劳动合同有没有问题?
申请暂缓就业不能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020.12.26 127 -
未签劳动合同会存在哪些法律问题
1.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2.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4.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
2020.07.21 222 -
未签劳动合同会存在什么法律问题
1.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2.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4.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
2020.12.13 91
-
劳动合同法有没有问题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益保护失衡。依据法律相关规定一方面对劳动者缺乏约束,规定的法律责任较轻,例如劳动者辞职权规定、违约金适用范围限制等对劳动者赋权过度,缺乏配套制约措施;另一方面对企业用工自主权
2022-07-19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社保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6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应该给你缴纳
2022-04-26 15,340 -
法人有没有劳动合同问题
法人指的是企业,你所说的情况应该是法人代表,至于法人代表是否需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明文规定。根据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受雇于用人单位的一般会签劳动合同。
2022-08-10 15,340 -
劳动合同有没有问题
劳动者维护自己权利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证明自己与单位的劳动关系。司法实践中,某些无良公司仗着自己没有给员工签合同、没有买社保,恶毒地否认其曾经聘用过员工,以图达到彻底逃避法律责任的非法目的。因此,劳动者要
2022-08-18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256 2022.04.17 -
01:16
草签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吗
草签合同如果满足合同成立生效的要件,则具有法律效力。草签合同属于当事人签订正式合同前的预合同,一般来说,草签合同只列明必要条款,比正式合同精简的多,但草签合同与正式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生效
997 2022.04.17 -
01:04
合同签完发现有问题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的特邀律师田雯。合同签完之后才发现合同有问题,需要根据合同存在的问题来做出不同的判断。如果合同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这时候当事人可以以自己一方受到欺诈为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该合
3,06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