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犯罪吗?法律规定有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构成犯罪,只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进行转贷牟利就要犯罪了。 二、一般而言,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认定高利贷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原则上说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高利贷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超过指导利率上限的,即构成高利贷。 3、实践中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认定其是否构成高利贷。 三、刑法中没有关于高利贷的罪名,只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高利转贷罪: 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以高利转贷罪论处。 四、民间借贷双方(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之间可以自由约定借款的利息,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但最多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对超出的部分将被认定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按照正常情况,还不起借他人的钱,无非就是被起诉,然后按照判决还本付息。
高利贷本身属于民法问题,但是如果放贷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并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则就构成了高利转贷罪。此时高利放贷就由民事问题上升为刑事责任。
-
高利贷的放贷法律有没有规定
高利贷放贷当然违法。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如果放高利贷的,对于超过国家规定部分的利息法律是不予保护
2021.02.14 120 -
法律有规定高利贷罪吗
企业从金融机构拿到贷款,然后借给别的企业,还收取高额利息,这种行为触犯我国法律,该行为是高利转贷罪。 刑法条文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
2020.06.22 146 -
放高利贷是什么罪?犯法吗?
一般来讲,如果只是简单的放高利贷行为的话,那么只是违法的行为,并不会涉及到刑事犯罪,但如果情节比较特殊,那么就会构成犯罪。 《刑法》中没有关于高利贷的罪名,只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高利转贷罪: 1、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
2020.11.26 156
-
放高利贷犯罪吗?法律规定有什么?
第一所谓高利贷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第二高利贷违法吗高利贷
2022-07-25 15,340 -
放高利贷犯法吗什么罪
放高利贷不犯法,高利贷不是犯罪,一般只是借贷纠纷,超过法定利息的收益不受法律保护而已。但是高利贷处于灰色空间,容易构成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22-06-07 15,340 -
放高利贷犯法吗什么罪
1、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
2023-05-26 15,340 -
什么是高利贷放高利贷犯罪吗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
2022-08-11 15,340
-
01:35
放高利贷犯的是什么罪
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中,并没有将放高利贷定性为犯罪。一般而言,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会构成犯罪。 但是放高利贷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款人与借出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没有约定利息。借款人
227 2022.04.15 -
01:27
放高利贷打伤人犯法吗
个人放高利贷打伤人是犯法的,如果对方构成轻伤且放高利贷的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则放高利贷的人会触犯故意伤害罪,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
1,409 2022.04.17 -
01:08
个人放高利贷是什么罪
个人放高利贷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个人放高利贷的行为,如果不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是不构成犯罪的。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 第二,行为人具有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对信贷资
3,18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