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应该如何判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挪用公款一般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由主管部门按政纪处理;危害严重的构成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本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6个月不还的;或者数额巨大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的;其性质均属于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应以贪污罪论处。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标准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二)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
挪用公款三万应该如何判刑
挪用公款的判刑标准: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04.15 237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的情形包括将公款归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等。主要有以下情形: 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3、个人决
2020.01.05 167 -
挪用公款一般归个人使用吗?
挪用公款一般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由主管部门按政纪处理,危害严重的构成犯罪。挪用公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
2020.05.26 181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会应该如何判刑?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或者,可以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并处没收财产。(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
2022-08-23 15,340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 应该如何认定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
2022-02-04 15,340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如何判呢?
认定某一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本法第93条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如果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之 一
2022-08-22 15,340 -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怎么判刑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如何判刑, 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六个月不还的,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以贪污论处。其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罪的,按
2022-05-04 15,340
-
00:52
挪用公款如何量刑
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罪以行为人挪用5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如果行为人进行了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法院可能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刑期可以达到五年以上。在司法实践中,案发前归还本息全部或者部分的
976 2022.04.17 -
00:54
挪用公款如何定罪
挪用公款罪的判刑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
1,289 2022.04.17 -
01:04
挪用公款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571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