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法院判过但对方没钱付车我能胜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全责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包括车辆。 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格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来进行赔偿的。根据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负责人的当事人承担。
-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能拍卖吗
交通事故一方全责法院判决后,没钱赔偿的,可以将车进行拍卖。根据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2020.05.06 88 -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是否能拍卖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是可以拍卖车辆的。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格评估。
2020.05.25 86 -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进行拍卖吗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是可以拍卖车辆的。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格评估。
2020.09.27 75
-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 我方没有签字, 法院起诉能胜诉吗
这种情况你方肯定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此事故应当先由交警部门认定事故责任,进行伤残鉴定,然后根据责任划分调解事故赔偿问题,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就只有起诉法院解决了。立案后法院会给被告方及诉讼参与人送达法律文
2022-03-29 15,340 -
交通事故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吗
交通事故全责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包括车辆。 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
2023-08-02 15,340 -
交通事故胜诉后法院判我全责能过户吗?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是可以拍卖车辆的。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
2023-11-22 15,340 -
交通事故我全责法院判过我没钱车能拍卖吗
交通事故全责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没钱车能拍卖,如果当事人没有财产执行的,是可以变卖其他财产的,包括车辆。 在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变现前,法院应当委托依法成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
2023-07-17 15,340
-
01:05
交通事故对方没钱赔怎么办
交通事故没钱赔偿,可以协商分期赔付,例如按月支付,慢慢还款。如果当事人没有强制执行的财产,可以在有钱时进行赔偿。但是当事人有赔偿能力而不进行赔偿的,或者是将自己的财产进行转移,就有可能属于是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
3,571 2022.05.11 -
01:14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住院怎么赔付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限额先行赔偿,不够部分由肇事者承担。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后期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被扶养人生活费、鉴定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费用。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2,749 2022.05.11 -
01:12
交通事故我全责对方死亡判几年
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并且对该起交通事故负有全责,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就触犯了交通肇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具体会被处何种刑罚以及多少刑期,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来判断。 《刑法》第一百
962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