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收条有法律效应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怎么写收条有法律效应需要完整,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2] 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种是把正文的前三个字作为标题,而正文从第二行顶格处接着往下写。如用“今收到”、“现收到”、“已收到”作标题。 正文 正文一般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开始写,但以“今收到”为标题的收条是不空格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 落款 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署上收到的具体日期,一般还要加盖公章。是某人经手的一般要在姓名前署上“经手人:”的字样。是代别人收的,则要在姓名前加上“代收人:”字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收条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才有法律效力。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另一种是把正文的前三个字作为标题,而正文从第二行顶格处接着往下写。如用“今收到”、“现收到”、“已收到”作标题。正文一般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开始写,但以“今收到”为标题的收条是不空格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署上收到的具体日期,一般还要加盖公章。是某人经手的一般要在姓名前署上“经手人:”的字样。是代别人收的,则要在姓名前加上“代收人:”字样。 收条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在写收条时,务必清点好所收到的物品钱款的具体数额,做到准确无误、不出差错。是替别人代收的,应在题目使用“代收到”字样,在文尾署名时用“代收人”三个字。收条的语言一般较为简单,篇幅往往短小精悍。不涂改。数目要大写。
有法律效力借条注意内容如下:借据最好手写;明确贷款日期;明确贷款金额;选择银行转账方式交付;借据出具后,应收到借款人签字的身份证和结婚证复印件。
-
借条应该如何写有法律效力
写借条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才具有法律效力: 1、借款双方主体身份信息,包括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 2、借款用途,需要借款人写明借款的目的; 3、借款期限,明确借款发生的时间和还款时间; 4、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借款人在约定
2022.12.21 6,024 -
借条如何写更具有法律效应
具备下列条款写出的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 1、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姓名。 2、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还款期限以及还款方式。 4、利息。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对于利息的约定不能超过国家规定。 5、双方的签
2021.03.02 139
-
收条如何写有法律效力?
收条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
2022-07-31 15,340 -
收条如何写有法律效力
收条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
2022-12-14 15,340 -
房费收条的写法应该如何才具有法律效应?
收条 今收到(租户的名字)承租(房屋地址)叁个月租金(几月 至几月)计人民币壹仟伍佰元整(¥1500元);以及水费计人民币___元 整,电费计人民币___元整。 收款人:(房主签字)
2022-08-09 15,340 -
借条如何写才有法律效应如何写借条才具有法律效力
借条要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意思表示真实;再次,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在签订借条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写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证全名
2022-05-17 15,340
-
01:43
如何写借条才有法律效力
写借条具备以下四点条件则具有法律效力: 1、包含借款人、出借人基本信息、借款金额等基本内容; 2、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意思表示真实; 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为保证出借人的借款能顺利收回,正规
1,023 2023.02.18 -
01:29
欠条应该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
欠条是指,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因自身原因不能如期偿还而对债权予以确认的书面凭证。欠条反映了双方当事人对债权债务状态的确认,但无法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原因。对于欠条应该怎么写才具有法律效力,应以下多个方面:1、欠款原因要合法。这主要
4,8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