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196条中的贷款两千不还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贷款两千不还,涉嫌贷款诈骗罪。不是根据刑法196条,而是根据193条进行判罚。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贷款两千要还15万会以诈骗罪定罪,其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刑法196条会怎么判刑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是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会坐牢。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0.09.12 130 -
贷款一千万还不上怎么办法律怎么判
法院会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包括冻结本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账户上的存款,查封已抵质押的财产等。判决下来后,会依法强制执行,扣划存款,拍卖抵质押物等,执行的财产来清偿银行的贷款损失。
2020.05.03 276 -
贷款两千要还15万会怎么定罪量刑
贷款两千要还15万会以诈骗罪定罪量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2.12 95
-
贷款两千要还15万该怎么判?
贷款两千要还15万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判刑。 具体内容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2-05-13 15,340 -
贷款两千要还15万该怎么判
5月,的刘小姐因为缺钱,通过网贷平台借款2000元。在借款过程中,她将自己的关键信息全部提交给了平台。因为还款期限短,刘小姐根本无力偿还这笔。无奈之下,刘小姐只得借新债还旧债。然而,这笔贷款借款150
2022-09-08 15,340 -
贷款两千要还15万怎么样判
5月,的刘小姐因为缺钱,通过网贷平台借款2000元。在借款过程中,她将自己的关键信息全部提交给了平台。因为还款期限短,刘小姐根本无力偿还这笔。无奈之下,刘小姐只得借新债还旧债。然而,这笔贷款借款150
2022-09-17 15,340 -
刑法196条中的第196条是什么
刑法第196条是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条款。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
2022-03-20 15,340
-
00:55
骗取贷款罪怎么判刑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即构成骗取贷款罪,应当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行为人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犯罪情
1,169 2022.04.17 -
00:56
借贷款不还钱会怎么样欠银行钱不还可能会被罚息或者要缴纳违约金。具体后果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一旦还不上钱,个人征信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借款人日后再进行贷款; 2、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逾期90天仍不归还的,银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持卡人; 3、如果是
945 2022.10.08 -
00:55
民间借贷不还款怎么办民间借贷不还款应该先了解不还钱的原因,如果是确实没有能力还钱的话,延长还钱期限的话,要记得重新打个借条,说明原因。一定要保存好借条,如果到了期限,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还是不还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房产可以抵押。依据我国相
1,44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