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最多可以休多久?公司可以才病假期间辞退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病假休假是法律给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剥夺。但是如果员工长期请病假,《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疗期满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扩展资料:《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疗期满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病假期间是可以辞职的。但是不建议主动提离职的事情,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主动的提出辞退员工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的,那根据本人实际的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可以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因此,如果您在病假期间依然还是可以享受单位的福利待遇及相应的劳动报酬,不建议您自己主动提辞职,如您主动的提辞职,则用人单位没有任何的经济补偿。
-
病假期间公司可以辞退病假员工吗?
1、单位开除员工分为合法开除和非法开除。 2、第一,如果员工只是普通病假,员工没有过错,为了达到退休年龄,公司裁员,或者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公司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第二,如果员工在疾病医疗期间,单位解雇
2021-10-29 15,340 -
休病假公司可以辞退吗
按照规定,在法定的医疗期内单位不可以与你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医疗期满了以后,你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这时候单位才可以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建议你不要主动辞职,这样没有任何补
2022-02-03 15,340 -
公司病假最多可以请多久
律师为您提供公司病假最多可以请多久的解答如下 【医疗期】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
2022-07-25 15,340 -
病假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不能辞退 1、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期: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2、患病或负伤,在法律规定的医疗期
2022-05-07 15,340
-
01:03
员工病假多久可以开除员工病假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后可以开除。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合法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12,039 2022.05.11 -
01:01
员工重病公司可以辞退吗在员工重病疗养期内,用人单位是不能主动辞退员工的,只能由劳动者提出辞职。并且,如果该员工是因为职业病或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在离职前未进行检查,或者在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内的,用人单位也不得辞退员工。如果劳动者是因工负重病,丧失部分或全部劳
6,232 2022.05.11 -
00:52
年假最多可以休多少天年假最多可以休15天。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
5,12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