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构成条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既遂是指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一)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又侵害了当事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四)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主要有四层含义: 一是主体的特定性。只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是对象的特定性。只限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 三是内容的特定性,只限于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四是后果的特定性。只限于造成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以上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方可构成本罪。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量刑:犯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是指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致使信息公开传播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
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职务行为。 二、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是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而犯罪对象是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 三、主观方面。既可能是直接故意,也可能
2020.07.14 112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量刑标准
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
2020.12.06 164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量刑标准?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的,涉嫌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
2020.06.05 167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既遂是指符合下列构成要件的: (一)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年满l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其他具有6岁刑事责任能力的诉讼参与人。 (二)
2021-11-21 15,340 -
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要怎么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
2022-06-23 15,340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定性
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具体而言,即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诉讼中的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022-07-03 15,340 -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披露、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
2022-07-04 15,340
-
01:13
泄露个人信息罪怎么判刑
公民个人信息,一般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泄露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有
731 2022.04.17 -
00:57
泄露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泄露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为:国家机关或者电信、金融机构、教育单位等工作人员,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单位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公民的基本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948 2022.04.17 -
01:06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
28,74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