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故意杀人判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四川一95后母亲抑郁症发作掐死三岁儿子,一审获刑十三年的消息引发关注。该女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在审理中综合犯罪情节、被告悔罪认罚程度等进行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那么,如果是抑郁症患者犯了故意杀人罪的法律上是如何判刑的呢? 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抑郁症患者故意杀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情节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抑郁症患者故意杀人,如果没有丧失认知能力、责任能力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四川一95后母亲抑郁症发作掐死三岁儿子,一审获刑十三年的消息引发关注。该女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在审理中综合犯罪情节、被告悔罪认罚程度等进行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那么,如果是抑郁症患者犯了故意杀人罪的法律上是如何判刑的呢? 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抑郁症患者故意杀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情节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抑郁症患者杀人犯法吗?
抑郁症患者杀人也是犯法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抑郁症属于轻型精神病或心理障碍,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0.06.22 268 -
抑郁症患者杀人犯法吗
抑郁症患者杀人是犯法的。抑郁症,在一般情况下患这种病的人并没有丧失认知的能力,责任的能力,他在做出杀人的行为的时候是清楚明白的,应该负刑事责任的。当然,若是鉴定了确实是抑郁,是可以作为量刑的依据的,但是不会影响故意杀人的定罪。我国相关法律规
2022.04.12 1,674 -
抑郁症患者杀人犯法吗
抑郁症患者杀人是犯法的。抑郁症,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并没有丧失认知能力,责任能力,他在做出杀人的行为时是清楚明白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当然,如果鉴定确实是抑郁,可以作为量刑的依据,但不影响对他故意杀人的定罪。
2020.10.18 286
-
抑郁症患者故意杀人会判刑多久
四川一95后母亲抑郁症发作掐死三岁儿子,一审获刑十三年的消息引发关注。该女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在审理中综合犯罪情节、被告悔罪认罚程度等进
2023-07-21 15,340 -
抑郁症患者杀人会判多久
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刑法还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
2022-08-18 15,340 -
抑郁症患者杀人罪怎么判的呢
要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犯罪要处什么样的处罚。
2022-10-25 15,340 -
怎么量刑抑郁症患者杀人
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杀人罪是,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2022-11-04 15,340
-
01:14
投保后患上抑郁症可以理赔吗
投保后患上抑郁症是否可以理赔,关键在于购买的险种。具体如下: 1、寿险:不论是终身寿险还是定期寿险,保障非常简单,只保“身故”和“全残”,二年过后,由抑郁症引发的自杀身亡,寿险是可以赔付的; 2、医疗险:绝大多数医疗险,对于“精神疾病”产生
6,249 2022.05.11 -
01:06
故意杀人案判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
1,679 2022.04.17 -
01:06
抑郁症离婚补偿标准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一方因为婚姻患有抑郁症,或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患上抑郁症,都不属于法定的离婚赔偿或补偿的情形。换句话说,抑郁症不能要求对方支付离婚补偿或者离婚赔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证明对方存在法定过错的行为,就可
2,500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