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工会对女职工有哪些保胎假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保胎假顾名思义就是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出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工资可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的行为。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 这些假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享受的假期,单位无权剥夺,另一类是如工作许可、单位同意,可以请的假。(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于女职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生育时的待遇问题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注:产假90天是按自然天数计算,包括法定节假日。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7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第7条第3款规定,在工作时间内对怀孕女职工和女职工进行产前检查,应计为工作时间。第八条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为九十天,其中十五天为产前假。如果是难产,产假应增加15天。如果是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孩子,产假就增加15天。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第三款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
女职工产假待遇有哪些规定
女职工产假待遇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已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生
2022.04.16 338 -
女职工产假待遇规定有哪些
女职工孕期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等原因降低工资,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条,女职工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减少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可以适应的劳动。对于怀孕7
2022.04.14 286 -
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工伤保险义务有哪些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出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尺度,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2020.05.03 140
-
用人单位有没有规定女职工流产假
1.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 2.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6周的产假。 3.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其工资或者生育津贴以及生育、流产的医疗费用,所在单位
2022-03-23 15,340 -
女职工保胎假工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保胎假是指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出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假期工资可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然保胎假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只在原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
2022-05-04 15,340 -
女职工保胎假的规定
1、女职工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生开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时间的待遇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病假待遇的规定办理。 2、不按计划生育怀孕的女职工,其保胎、病假休息和生育时的待遇,按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2-02-05 15,340 -
女职工生孩子的保胎假女职工生孩子的保胎假规定
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医生证明,需要保护胎儿休息的,其保护胎儿休息时间按本公司实施的疾病待遇规定处理。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6个月后领取疾病救济费的女职工,计划生育时可以从生育日起停止疾病救济费,重新发
2021-10-25 15,340
-
00:54
工伤十级单位应该赔偿哪些费用
工伤十级单位应该赔偿的费用: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是7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
5,740 2022.04.15 -
01:39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如何处理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而受伤,因此,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有权享受,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发生工伤后,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了关于工伤待遇的争议,这时候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这类纠纷可以按照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来处理。换句话
25,557 2022.04.15 -
00:53
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仲裁;起诉。工伤事故是指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如果和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那么就只能够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1,71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