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定的解除是指只要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约定解除应以双方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为准。解除合同是是有期限的一定应在法律规定(一般为一年)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内要求解除,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解除合同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是解除合同的程序及解除合同条件的理解上,解除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在解除合同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随意的解除合同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解除合同时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对方的手上,并留有证据。以免在是否已经解除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通过下列措施防范合同风险: 1.了解合同对方的基本情况,审查其是否具有签约的主体资格。 2.认真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 3.合同施行分级管理。 4.实行承办人制度。 5.注意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当合同当事人约定管辖法院时,所选择管辖的法院一定要明确,不能同时选择两个法院或者违反有关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防范购房合同的风险需要注意关于房屋信息及产权、使用权方面的条款是否清晰;关于时间、价格、地点、不可抗拒力的条款是否准确;关于双方当事人的信息是否属实;关于售后物业管理和违约责任的条款是否明确等。
-
口头合同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口头合同防范法律风险的方式为订立口头合同时录音并录像。最能防范法律风险的方式为不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因为口头合同难以取证,不易认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
2021.02.15 112 -
如何防范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防范合同法律风险企业需要提前了解合同相对方的缔约能力、信用状况和业务能力;在订立合同时仔细审查合同的条款,看是否真实、合法、完备;以及是否遵守公序良俗。
2021.04.28 156 -
企业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防范合同法律风险需注意审查签章,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对方加盖的印章是否与其主体的名称相一致,如果不符,必须问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合同上予以注明;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将会以合同上的用印确认合同的主体身份。重大合同项目在签订前需要聘请专门人才进
2021.04.06 141
-
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方法:提前了解合同对方的承包能力、信用状况和业务能力;在签订合同时,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看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是否遵守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
2021-12-31 15,340 -
口头合同的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理论上,《》之所以对合同形式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重要原因也在于此。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须当事人约定。凡当事人无约定或者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在实践中,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
2022-09-07 15,340 -
施工合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措施有: 1、采取双方合理分担的方法转移风险; 2、采用施工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办法; 3、加强合同履行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2022-06-27 15,340 -
施工合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措施有: 1、采取双方合理分担的方法转移风险; 2、采用施工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办法; 3、加强合同履行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2022-11-05 15,340
-
01:16
如何防范倒签合同风险
防范倒签合同风险的措施如下: 1、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预先调查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仔细审查合同的基本条款; 4、注意合同的权利内容是否公平; 5、以及签字、盖章是否一致。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
787 2022.10.08 -
01:17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怎么防范
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大致可通过以下几点来避免:第一,避免签订合同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转让合同,即避免转让过程中合同不合法等情况。第二,对于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期限和形式,在转让合同中应做出明确约定,要求债权人须于合同签订后几日内通知
1,166 2022.04.17 -
00:59
债权转让怎么防范风险
合同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表见让与的风险。在未收到受让人对价的情况下,不向债务人送达债权让与的通知,这样也可以防范受让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 第二,避免签订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让与的风险。要求债权人提供催收
1,41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