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认定工伤后可以不承担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被认定工伤可以要求侵权赔偿,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工伤认定的伤残等级进行赔偿,等级不同,赔偿标准不同: (1)一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7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90% (2)二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85% (3)三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3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80% (4)四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1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75% (5)五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的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70% (6)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个月的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所得的伤残津贴:本人工资的60% (7)七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3个月的本人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者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发放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8)八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个月的本人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者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发放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9)九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的本人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者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发放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0)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的本人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者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发放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
员工工伤认定后如何赔偿
员工认定工伤后能向单位赔偿。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依据鉴定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单位投工伤保险的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依据标准由用人单位进行赔偿。
2020.04.25 151 -
员工认定工伤后可否向单位赔偿?
员工认定工伤后能向单位赔偿。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依据鉴定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单位投工伤保险的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依据标准由用人单位进行赔偿。
2020.08.06 145
-
工伤认定后可以不赔偿吗
首先申报工伤,然后基本康复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和所在地相关规定来赔偿,工伤期间拿工伤工资。《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
2022-04-08 15,340 -
员工认定工伤后可以向单位赔偿吗
员工认定工伤后可以向单位赔偿。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2023-07-02 15,340 -
建筑工地工伤赔偿可以不承担吗
以鉴定的伤残等级,对应你工伤所在省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如广东省的话就是《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就是《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等)里面规定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赔偿,用人单位没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
2022-10-19 15,340 -
工伤认定之后员工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吗?
在工伤认定后,员工能要求公司赔偿。公司的赔偿项目包括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五级、六级伤残员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等。如果公司没有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医疗费等也由公司支付。
2023-06-17 15,340
-
00:56
被认定工伤后如何赔偿职工完成工伤认定后,可以申请工伤鉴定,完成工伤鉴定后再确定赔偿数额。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就工伤赔偿费用达成一致协议,如果无法达成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赔偿工伤职工。用人单位不及时赔偿或者拒绝赔偿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
1,028 2022.04.17 -
01:09
工伤赔偿由谁来承担工伤赔偿由谁来承担,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1、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的,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支付; 2、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工伤赔偿项目和费用标准进行赔偿; 3、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就赔
1,065 2022.06.01 -
01:13
认定工伤后公司拒不赔偿怎么办认定工伤后公司拒不赔偿,员工维权途径如下: 1、当事人之间协商; 2、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申请调解;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后,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3、申请先予执行。申请先予执行,应当符合
335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