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及子女抚养费分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女,年月日生,族,住市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法定代理人(原告生母):女,年月日生,族,住址同上。 被告(原告生父):男,年月日生,族,住市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被告自起诉之日起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人民币500元。 事实与理由: 原告是被告的亲生女儿。年月日,被告与原告之母离婚,原告由母亲抚养,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当时,500元的抚养费已经足够维持原告的生活需要。 但是,随着近年来物价的逐年上涨,原告每月需要支付的抚养费已经不足以满足其上学和生活的需要。同时,原告生母的收入有限,她独自承担原告的抚养费用非常困难。被告虽然经济收入较高,但是基于与生母的关系恶化,拒不增加抚养费用。 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特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支持其诉讼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抚养权: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不管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继父母子女间都应平等相待,不得虐待或歧视。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无法定的权利义务,他们仅是直系姻亲关系。已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双方享有父母子女间的各种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他们属于拟制直系血亲关系。与继父母已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不同于养子女。 此种情况下,继子女与其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因这种抚养关系的形成而终止。也就是说,该继子女既与其生父母继续保持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又与继父母发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怎么起诉离婚如何要回子女抚养费及赡养费
离婚后追索子女抚养费起诉程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办理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
2020.05.27 111 -
离婚诉讼涉及的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标准的规定
离婚子女抚养费,可以约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水平综合判定 首先,夫妻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抚养费应当根据子女正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费用支出、现有生活负担、履行
2021.01.26 121
-
子女抚养权归属,离婚后如何分配子女抚养费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有无住所、工作、收入、夫妻双方的学历、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2周
2022-04-07 15,340 -
夫妻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抚养费如何承担
1.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2.对于孩子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综合
2022-02-10 15,340 -
两岁孩子抚养费和离婚子女抚养费分别是怎样分配的
因两周岁以上的子女对母方的依赖减少,因而我国法律对两周岁以上子女的离婚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和离婚子女抚养费的承担并没有做出倾向性规定,而是在离婚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和离婚子女抚养费的承担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
2021-06-15 15,340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及债务问题,子女的抚养权及抚养费是怎么分担的?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两周岁以
2022-04-08 15,340
-
00:51
离婚子女抚养费支付标准2021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些标准来确定的,承担抚养费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
2,812 2022.04.17 -
01:44
抚养费起诉流程及费用
抚养费起诉流程及费用如下: 1、写好起诉状提交到法院;还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2、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法院7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法定条件的,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3、审理前准备; 4、开庭审理。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不
5,345 2022.06.22 -
01:18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起诉状怎么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2,0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