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的原始取得原则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始取得又称直接取得,即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具备了法定条件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直接取得的商标权。这种权利的取得是最初的,而不是以原商标所有人商标极及其意志为依据而产生的。 当前,各国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原则: (1)使用原则。 (2)注册原则。 (3)混合原则。
《商标法》第三条,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本法所称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本法所称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的特殊事项,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使用原则。按使用商标的先后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即谁先使用该商标,这一商标的商标权就属于谁,并可以“使用在先”为由对抗使用在后的人,要求撤销其注册商标。采用这一原则确认商标权的取得有利于使用在先的人,但不利于使用在后的注册商标所有人。 (2)注册原则。按申请注册的先后确定商标权的归属问题,即谁最先申请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按这一原则,只有经过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该商标的申请人才能取得商标权。商标注册是一种法律事实。一旦商标所有人通过注册取得了商标权,就受国家法律保护,而且未经注册的商标知先也不受法律保护。根据这一原则,首先使用商标的人如不及时申请注册,而被他人抢先注册,也就无法对已垢人如不及时申请注册,而被他人抢先注册,也就无法对该已使用的商标取得商标权。 (3)混合原则。这是使用原则与注册原则的折衷适用。根据这一原则,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只要首先使用了某一商标,虽然没有注册,都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使用在先为理由,对抗他人相同或相近似的注册商标。
-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什么原则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如下相关原则: 1、使用原则。即商标权根据商标使用事实而得以成立; 2、注册原则。即商标权因注册事实而成立; 3、混合原则。即即综合注册和使用的事实。
2020.11.18 162 -
商标权原始取得采取什么原则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使用原则、注册原则和混合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2020.12.11 120
-
简述商标权的原始取得的原则有哪些?
1、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使用原则、注册原则和混合原则。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2、法律依据《商标法》 第三条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
2022-07-20 15,340 -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哪些法律原则
原始取得又称直接取得,即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具备了法定条件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直接取得的商标权。这种权利的取得是最初的,而不是以原商标所有人商标极及其意志为依据而产生的。 当前,各国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通常
2023-07-29 15,340 -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要遵循哪些原则?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要遵循的原则: 1、使用原则; 2、注册原则; 3、混合原则。
2022-07-11 15,340 -
商标原始取得原则都有哪些呢
1、商标权的原始取得采取使用原则、注册原则和混合原则。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2、法律依据《商标法》 第三条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
2022-11-04 15,340
-
01:08
商标驳回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商标被驳回具体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商标查询不利导致近似商标被驳回:由于商标申请人没有办法相详尽查询近似商标的所有内容,不免有遗漏的现象发生,不能被排除的近似商标在申请时会被商标局驳回。 2、盲查期导致的近似商标被驳回:由于商
3,272 2022.04.17 -
01:28
合同的原则有哪些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 1、平等原则,意思是合同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不能强迫对方接受合同条款; 2、合同自由原则,意思是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不受任何人的强迫和
6,056 2022.04.15 -
01:03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有哪些
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包括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首先,全面覆盖原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它指的是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在全面覆盖原则下,如果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所拥有的特征,甚至多于专利权利人的产品所拥有的
1,34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