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传播病毒的不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故意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2、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对于有特殊身份的人来说,例如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如果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成立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对于其他没有身份的人来说,投放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故意传播病毒犯法,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故意传播病毒算犯法吗?
故意传播病毒犯法。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
2020.06.18 185 -
故意传播病毒是什么罪
故意传播病毒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
2020.06.16 426 -
故意传播病毒属于犯法吗
故意传播病毒是犯法的。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2020.08.23 220
-
故意传播病毒还算犯罪吗
1、故意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2、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2022-11-04 15,340 -
故意传播病毒的是不是犯法?
1、故意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2、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2022-07-19 15,340 -
故意传播病毒是否犯法
1、故意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2、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2022-05-24 15,340 -
传播性病罪是故意犯罪吗
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又卖淫、嫖娼的行为。从定义可知,此罪是故意犯罪,要求主观上为故意,客观上有这样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传播性病罪;嫖宿幼女罪】明知
2022-03-11 15,340
-
00:58
传播性病罪立案标准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又卖淫、嫖娼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传播性病罪的立案标准是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应予立案
2,123 2022.04.17 -
01:31
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刑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恐怖信息,比如: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仍然故意向外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
1,826 2022.04.15 -
01:14
传播不良信息怎么定罪传播不良信息属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处罚标准是: 1、传播不良信息,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4,942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