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流程及注意事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4、宣读判决。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招标项目开标的流程是: 1、招标人签收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 2、开标会主持人宣布开标会开始; 3、开标会主持人介绍主要与会人员并核对投标人授权代表的相关资料; 4、开标会记录签字确认、公布标底、送封闭评标区封存。
-
开标流程及注意事项
开标流程为: 1、宣布开标纪律; 2、确认投标人代表是否在场; 3、公布接收投标文件情况; 4、宣布有关人员; 5、检查密封; 6、宣布开标顺序; 7、唱标; 8、确认开标记录。开标过程中主要注意错误及更正,唱标过程中如果投标文件中的报价出
2020.09.30 702 -
刑事案件庭审流程及注意事项
刑事案件庭审流程及注意事项具体如下: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2、法庭调查。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就指控事实发表意见,询问被告人,审查核实证据;3、法庭辩论。公诉人发言、被害人
2022.04.12 2,006 -
交房注意事项及流程
交房注意事项及流程:购房人在房地产开放商交付房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房屋,看是否存在渗漏或者抹灰脱落等房屋质量问题;其次需要房地产开发商提供验收合格证明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文件后才签字。
2020.10.07 215
-
刑事案件开庭流程及注意事项
1、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才能会见。 2、不请律师如果看守所有认识人,也可打听消息。 3、被告人在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特
2022-05-10 15,340 -
劳动仲裁开庭流程及注意事项
劳动仲裁开庭的注意事项: 1、提前确定案情争议的焦点; 2、对对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及时质证答辩; 3、如果认为仲裁庭组成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回避; 4、有意愿调解的,提前准备好调解方案。
2022-06-10 15,340 -
开标流程及注意事项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时,招标人应当众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按照先送达后开标的顺序,依次开启投标文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总报价及其他主要内容。投标人的法定
2022-03-22 15,340 -
开标程序流程及注意事项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时,招标人应当众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按照先送达后开标的顺序,依次开启投标文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总报价及其他主要内容。投标人的法定
2022-03-30 15,340
-
01:43
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我国,想要解除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是指,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关于解除婚姻关系的一致合意,携带离婚协议书,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诉讼离婚是指,一方当事人想要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但就离婚、财产、子女等
1,784 2022.04.17 -
00:58
交房注意事项流程开发商应该在房屋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购房者验收房屋。购房者应该提前安排时间,亲自到场对于房屋进行验收。在验收房屋的时候,要注意要求开发商提供房屋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还有竣工验收备案表,实测面积登记表等材料。如果发现房屋
832 2022.04.15 -
00:53
股权转让流程注意事项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不能侵犯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股权的,那么其他股东是依法享有优先购买权的。第2个需要注意,双方应当签订完善正规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方与受让方各自的权利义务。第3个需
1,90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