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列行政诉讼二审当事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2、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诉的,按下列情况处理:(1)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2)该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3)该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出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为二人以上,对同一诉讼标的有共同的利害关系而形成的共同诉讼。非必要的共同诉讼又称普通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参加诉讼的同一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的,人民法院认可合并审理的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审的当事人原告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维持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复议改变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可以选择原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为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为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中的上诉当事人应当一一列明;如果当事人均向法院提起上诉的,则上诉各方都可以列为上诉人;如果只有部分当事人上诉的,则未上诉的列为被上诉人,其他当事人则依照原审的诉讼地位来列明。
-
错列行政诉讼第三人该怎么处理
将第三人错列为被告可以追加被告,将被告错列第三人可以申请变更。 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但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诉讼,而是参加到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主要有: 1、行政处罚案件中未提起诉讼的共同被处罚人。行政机关在一个
2020.03.16 172 -
二审当事人应该如何履行诉讼义务
二审当事人承担的诉讼义务包括: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程序;如实陈述;如实举证;按时出庭和参加诉讼活动;依法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二审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2020.03.28 115 -
行政诉讼二审怎么审理
行政诉讼二审的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
2020.02.05 125
-
行政诉讼上诉当事人如何列明
对行政诉讼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应当在上诉案中一一列明;如果当事人均向法院提起上诉的,则上诉各方都可以列为上诉人;如果只有部分当事人上诉的,则未上诉的列为被上诉人,其他当事人则依照原审的诉讼地位来列明。
2022-05-16 15,340 -
二审当事人怎么列明上诉状
在必要共同诉讼中,没有上诉的一审当事人的地位要根据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确定: (1)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
2022-07-27 15,340 -
行政诉讼二审如何认定当事人
1、双方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2、需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起上诉的,应当按照下列情况处理:(1)上诉对与对方分担权利义务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为被上诉人,未上诉
2021-10-29 15,340 -
二审二审当事人如何列x上诉状
在必要共同诉讼中,没有上诉的一审当事人的地位要根据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确定: (1)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
2022-08-16 15,340
-
01:21
二审诉讼费
二审诉讼费如下:离婚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五十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不另收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交纳五十元至一百元;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
3,136 2022.04.17 -
01:12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时间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时间是:15天。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在收到判决书后的15天内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
4,305 2022.05.11 -
00:57
行政诉讼流程怎么走
行政诉讼流程为: 1、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被告在规定日期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在受案范围内的案件予以立案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
3,96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