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合同担保人什么情况下免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借款合同的担保人在借款合同无效、债权人放弃担保人责任等情形下,可以免除担保人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百九十一条【未经担保人同意转移债务的法律后果】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第四百三十五条【质权的放弃】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出现以下情况,担保合同无效:如果签订的担保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则担保人可以免除自身的责任。如果主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已经商量好,目的就是为了骗取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担保人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因主合同无效,而免除保证责任。则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如担保人确有过错的,则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例如,担保人明知债务人以欺诈手段与债权人订立借款合同而仍然担当保证人,则在主合同被确认无效从而保证无效后,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合同有效吗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一般无效。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也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2021.02.06 150 -
借款合同什么情况下无效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借贷一方或双方的主体不合格;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借款给别人去赌博或者贩毒等。
2021.01.24 109 -
什么情况下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
免责条款是指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达成的免除将来可能发生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合同条款。一般情况下免责条款只要满足 1、由双方约定; 2、以明示方式作出,并规定在合同中; 3、对当事人具有相当的约束力; 4、不违及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认免责
2021.03.17 206
-
借款合同担保人什么情况免责
1、借款合同的担保人在借款合同无效、债权人放弃担保人责任等情形下,可以免除担保人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2022-12-0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办理借款担保合同无效
1、公司董事、经理违反法律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是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2、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 3、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 4、未经批准
2022-11-0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借款人可以解除死亡担保合同?
借款人死亡,其担保合同是否能解除是需要分情况的。因为担保合同是属于从合同,是从属于借款合同的,在借款合同没有解除的情况下,担保合同是不能解除的,它只能随着借款合同的解除而解除或者随着借款合同的无效而无
2022-06-1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
确认免责条款有效,应具备以下法律要件: 1、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2、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3、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 4、必须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 5、必须予以
2022-10-11 15,340
-
01:11
什么情况下合同无效合同无效,指的是在签订的合同中因为缺少一定的生效条件,从而导致合同不发生任何效力,生效的条件主要包含:行为人是否真实的意思表示;是否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合同标的是否确定且不违反法律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规
3,551 2022.04.17 -
01:05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人应否承担责任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借款合同是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如果主合同被认定无效,担保合同也会随之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但是,合同被认定无效,并不意味着违约的当事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根据担保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担保人如果对主合同,也就是债务合同
2,372 2022.04.17 -
01:12
借款合同担保人要满足什么条件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担保人要满足的条件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有资格作为保证人的主体包括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除此之外,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以下几类不得作为保证人的主体:1、国家机关。除非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
1,42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