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连带后如何行使追偿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乙在履行职务行为时致人损害乙无证驾驶无牌农用三轮商品车运输三辆农用商品车,与行人丙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后甲向丙如数支付赔偿款,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埋下安全隐患,故对本案交通事故的发生亦存在重大过错。交警部门认定,乙由于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丙受伤;车辆受损,甲乙应承担同等民事赔偿责任,乙与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法院确认,是履行职务行为,乙驾车逃逸、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发生事故时,安排其超数量运送商品车,应当与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甲雇没有驾驶资格的乙。造成交通事故后。丙诉甲,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乙系甲雇的驾驶员,由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属重大过错。现甲诉至法院向乙追偿垫付的赔偿款10万元。乙主张,其作为雇员不应完全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协议甲向丙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10万元,各承担赔偿数额5万元,判决乙向甲返还赔偿款5万元。本案争议的问题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连带保证责任的追偿权可以通过与债务人协商行使,当债务人没有履行其到期债务,保证人按照约定承担了其保证责任之后,可以向债务人在其承担的责任范围内进行追偿。
连带责任追偿权的认定: 1、须履行了义务; 2、因该连带责任人的履行行为,使主体债务人的债务全部或部分消灭; 3、该连带责任人履行义务超过其应当分担的部分,未超过的,不能行使追偿权。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
如何追偿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
2021.02.09 352 -
担保人如何行使追偿权
担保人行使追偿权可以通过与债务人协商,债务人拒不偿还的,可以提起诉讼。担保人的追偿权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到期债务,担保人根据约定承担了其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
2021.04.27 154 -
连带债务人如何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
根据规定,连带债务人应当就实际承担债务超过自己份额的部分,在其他连带债务人未履行的份额范围内行使追偿权,即只能主张其他连带债务人各自应当承担的债务份额内未履行的部分,而不是就该超出部分要求其他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 此外,为了合理平衡享有追偿
2021.03.06 205
-
连带责任人被连带后应该如何行使追偿权
向连带责任人进行部分追偿时考虑几个因素: 一、根据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则来确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平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确定当事人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022-06-24 15,340 -
连带责任人如何行使追偿权
连带责任人若要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须履行了义务。 二是须其他连带责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责任,即因该连带责任人的履行行为,使主体债务人的债务全部或部分消灭。 三是须该连带责任人履行义务超过其应
2022-05-26 15,340 -
连带责任人行使权利后如何进行追偿
向连带责任人进行部分追偿时考虑几个因素: 一、根据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则来确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平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确定当事人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022-10-16 15,340 -
连带债务保证人如何行使追偿权
1、我国《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
2022-06-27 15,340
-
01:38
如何行使代位继承权如何行使代为继承权?代位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下,由该子女的晚一辈的直系血亲代替已死亡的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其直系血亲长辈应当继承的份额。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被称为被代位人。代替被
1,211 2022.04.17 -
01:16
连带责任保证人有先履行抗辩权吗连带责任保证人有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用不用明示,应进行区分:没有违约时,先履行的一方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用明示;已经违约并请求后履行一方进行履行时,则先履行的一方行使就用明示;在先履行的一方不能履行等,但没有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
5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