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否能到公证处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款合同是能到公证处公证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合同也属于公证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条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第十一条第一款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能到公证处公证。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强制执行,并经过公证。合同到期,债务人不履行的,可以由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由法院执行局直接执行,不需要诉讼。
借款协议可以去公证处进行公证。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强制执行,并经过公证,合同到期时,债务人不履行的,可以由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由法院执行局直接执行,不需要诉讼。按合同的行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借贷合同、商业借贷合同、农业借贷合同。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
借款合同是否可以到公证处公证
借款协议可以去公证处进行公证。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强制执行,并经过公证,合同到期时,债务人不履行的,可以由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由法院执行局直接执行,不需要诉讼。按合同的行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借贷合同、商业借贷合同、农业借贷合同。借款合同是
2020.03.28 108 -
借款合同能到公证处公证吗
借款合同能到公证处公证。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强制执行,并经过公证。合同到期,债务人不履行的,可以由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由法院执行局直接执行,不需要诉讼。
2020.08.17 143 -
公证处能否公证个人借款合同
公证处能公证个人的借款合同。我国法律规定,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等。
2021.11.03 93
-
借款合同是否可以到公证处公证
借款合同可以到公证处公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合同公证事项。 第二十五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
2022-10-13 15,340 -
公证处公证借款合同能公证吗
借款合同能到公证处公证。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强制执行,并经过公证。合同到期,债务人不履行的,可以由公证处出具执行证书,由法院执行局直接执行,不需要诉讼。
2023-08-14 15,340 -
借款合同能去公证处公证吗
借款合同可以到公证处公证,但不是必须要去办理公证,是否办理借款协议的公证还需要根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确定。如果想要办理借款协议公证的,需要携带法定的材料,到当地的公证机关办理即可。
2023-08-21 15,340 -
抵押借款合同公证处能不能公证
民间借贷抵押合同不需要公证的,抵押权一般是办理抵押登记后设立。但当事人协商一致要公证的,可以申请公证。 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
2022-06-13 15,340
-
00:58
合同公证处公证流程
合同公证处公证流程总结后大致有四个环节。第一,首先公民和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需要办理公证的请求申请,这也就意味着合同公证活动的正式开启。第二,公证机关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合同公证的申请给予通过。第三,公证机关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合同公证申请受理之后就
2,642 2022.04.15 -
00:58
借款未到账合同生效吗
借款未到账合同不生效。贷款合同签了,但是没有放款的。那么借款合同一般还没有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从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但是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通过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从当事人都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
2,754 2022.05.11 -
01:10
公证的赠与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公证的赠与合同,原则上不可以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在赠与财产交付或者登记前有权撤销赠与,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得任意
83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