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共同犯罪中对各共同犯罪人的处罚:主犯,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迫犯,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该处理如下: 1、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并告知其不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视为放弃告诉。 2、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自诉的,人民
比照既逐犯从轻处理。 (2)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应同时引用刑法总则第24条和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的条文,在罪名上应对中止形态有所体现。 (3)对中止犯的从宽处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掌握。 (4)中止者所欲实施或刚着手实施的犯罪危害较轻,符合《刑法》第
在共同盗窃犯罪中,各共犯人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应对共同盗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审理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对各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理:⑴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
在共同盗窃犯罪中,各共犯人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应对共同盗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 审理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对各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理: (1)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共同盗窃犯罪中各被告人处罚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盗窃的总数额处罚;对于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对于共同犯罪
在共同盗窃犯罪中,各共犯人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应对共同盗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责。 审理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对各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理: 1、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根据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情况,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真正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应当对其的处罚消除掉。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该对其处罚进行减轻。我国对犯罪中止行为是肯定和鼓励的,从以上规定就体现出来。 犯罪中止是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三点区别,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在刑事诉讼中被刑事追诉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诉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审判阶段。 2、犯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盗窃罪来说,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主体需达到16周岁以上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