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2022-05-11 379
普法内容
间接故意犯罪的界定标准: 1、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 3、在瞬间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怎样认定间接故意犯罪
    怎样认定间接故意犯罪

    人民法院对于行为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一般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2020-12-08 106
  • 间接正犯如何定罪
    间接正犯如何定罪

    间接正犯的定罪标准: 1、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岁,部分行为全部负责,与成年人共同犯罪; 2、假如不到14岁,成年人就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直接正犯的对称。又称间接实施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不负责任的人或者无犯罪意图的人实施犯罪

    2022-07-12 2,182
  •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什么,具体规定有哪些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什么,具体规定有哪些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成立条件是:(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

    2023-02-10 30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区分间接故意犯罪和犯罪的直接故意犯罪两者到底有什么界限区别

    (1)从行为人的认识因素看 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犯罪的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

    2022-03-05 15,340
  •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间接故意犯罪中的故意犯罪是怎么认定的

    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

    2022-03-15 15,340
  • (如何理解间接故意犯罪?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

    2022-08-24 15,340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

    2022-08-2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01:10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认定主要有: 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

    1,359 15,340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313 15,340
  • 故意毁坏财物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01:12
    故意毁坏财物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

    93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钱勇律师 钱勇律师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刑事辩护、房产纠纷、婚姻家庭
咨询律师
173-6883-900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