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2021-07-31 23
普法内容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放任。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如何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概念: 1、概念: (1)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放任其发生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从而产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 2、区别: (1)意志因素

    2022-04-11 1,700
  •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

    间接故意与过失区别在于: 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是放任的态度,而过失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 2、量刑也会有所不同。对间接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对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

    2022-04-15 571
  • 怎么区别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者
    怎么区别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者

    1、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

    2024-05-23 27
专业问答更多>>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9-14 15,340
  •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 1.犯罪过失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2022-10-11 15,340
  • 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相同和不别之处

    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不同点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

    2024-10-02 15,340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如何区别?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2022-12-1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311 15,340
  •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01:21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以下两点区别: 1、两者的性质不同。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

    1,098 15,340
  •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01:02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受到损害。 2、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不一定能够决定犯罪性质。 3、犯罪客体是构成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但犯罪对象则不是构成任何犯罪

    33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刘伟长律师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团队负责人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3-6177-304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