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是否可以随意改变借款用途
是否可以随意改变借款用途

是否可以随意改变借款用途

2021-01-07 94
普法内容
借款人不可以随意改变借款的用途。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中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如果借款人擅自更改借款用途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借款合同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三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农村建房可以随意改变宅基地用途吗
    农村建房可以随意改变宅基地用途吗

    租赁房屋可以改变使用用途,但应当书面征得出租人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者应当由出租人或者出租人委托承租人,报有关部门批准。承租人未征得出租人同意改变房屋用途的,致使房屋损坏的,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赁合同。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

    2020-11-13 152
  • 借款后改变借款用途合同诈骗
    借款后改变借款用途合同诈骗

    借款改变用途不算诈骗,欠钱被起诉了可以在诉讼过程当中和对方协商还钱,或者是申请强制执行还钱。 对方一直拖延还钱可以直接的通过起诉的方式来解决,可以积极的通过和对方协商的方式处理,向其索要借款,并表示自己对借款的需要,要求其一定期限内予以偿还

    2022-06-01 29
  • 改变借款用途算诈骗吗
    改变借款用途算诈骗吗

    合法取得贷款后,改变贷款用途必然不构成贷款诈骗罪。使用欺骗手段骗取金融机构贷款后,改变贷款用途可能会成为构成贷款诈骗罪的事由,但仍应区分改变用途的原因,以及实际用于何种目的。

    2020-05-15 320
专业问答更多>>
  • 是否可以随意更改土地用途

    1、是不可以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 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法律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

    2022-06-01 15,340
  • 土地用途可以随意更改吗

    1、是不可以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 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法律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

    2022-05-16 15,340
  • 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担保人是否承担责任

    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后,担保人是否承担责任,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借款人和债权人没有恶意串通的,即使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担保人也必须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不能因借款用途的改变而丧失担保责任,借款人在

    2021-12-18 15,340
  • 单位是否可以随意改变员工岗位?

    员工不得随意随意变更。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协议,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充分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并达成协议。未就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 根据《劳动合

    2021-12-2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01:31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犯罪,根据金额来定。改变贷款用途一万元以上的是犯罪,一万元以下的不是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涉嫌贷款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1,903 15,340
  • 电子合同可以随意更改吗 01:07
    电子合同可以随意更改吗

    就算是电子合同,也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如果更改合同的意思,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自由地变更电子合同的内容。首先,电子合同是合同的表现形式的一种,与合同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电子合同也应当适用我国民法典有

    3,733 15,340
  • 试用期可以随意辞职吗 01:01
    试用期可以随意辞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不可以随时离职的,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职工如果不提前递交辞职信就离职,企业可以认定其是擅自离职,只能按旷工处理,扣除旷工工资。但是劳动者不需支付赔偿金。根据规定,劳动合同期

    841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