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善意给予的法律后果
善意给予的法律后果

善意给予的法律后果

2021-02-15 153
普法内容
受让人需为善意。即受让人在与无权处分人就某物发生法律行为时,不知道无权处分人对该物没有处分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不知情是指法律行为发生时的不知情,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实践中,判定受让人在法律行为发生时是否不知情要结合转让时的价格及交易的场所、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受让人取得物权。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让物的物权,原权利人对该物所享有的相关权利消灭,原权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该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是什么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是什么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一)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 (二)取得百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 (三)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而取得财产。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他人财产转让给第三人,若果第三人为善意,则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2021-03-13 272
  • 善意取得有什么后果
    善意取得有什么后果

    受让人取得物权。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让物的物权,原权利人对该物所享有的相关权利消灭,原权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该物。原权利人得以向无权处分人主张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以及不当得利请求权。原权利人的物权因无处分权人的处分行为而消

    2024-06-23 29
  • 法律给予的权利
    法律给予的权利

    法律给予的权利如下: 1、法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

    2023-01-06 18
专业问答更多>>
  • 善意侵占原则上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1.在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之间,因为已经完成交付或登记,以及支付合理价金,双方的转让行为有效; 2.在原所有权人与受让人之间,原所有权人不得向受让人主张返还财产,受让人在原所有权人

    2023-09-25 15,340
  • 赃物可以给予善意取得吗

    判断是否使用善意取得,主要看 1、是否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2、是否以合理的价格进行转让; 3、是否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2022-11-05 15,340
  •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不动产的处理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受让人通过善意方式取得不动产的,拥有不动产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

    2023-04-25 15,340
  •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有哪几种有没有法律规定

    1、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受让人取得让与人转让的交易财产的所有权。 2、原所有权人与受让人之间,原权利人与受让人之间将发生一种物权变动。 3、原所有权人与让与人之间,对原权利人提供了一种债权上的救济,即

    2023-10-3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恶意举报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00:59
    恶意举报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恶意举报要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1、行为人恶意举报他人的,若其主观目的是想让被害人承担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我国诬告陷害罪。我国人民法院对于犯该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7,593 15,340
  •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00:55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经过诉讼时效的约束。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股东抽逃出资,其实是对公司的侵权行为,且是对公司的不守承诺的行为。除此之外,股东抽逃出资

    1,459 15,340
  • 股权代持的法律后果 01:00
    股权代持的法律后果

    股权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股权代持,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名义股东取代实际出资人的股东地位,在公司中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实际出资人往往只享有依代持协议

    2,519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