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2023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2023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2023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2024-06-09 11
普法内容
一、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翻墙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 (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二、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为认定犯罪预备提供了一般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标准来认定犯罪预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就应当以犯罪预备论处。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犯意表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但这一行为仅仅是其犯罪意图的表露,例如扬言杀人等,还不属于为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因此,它和犯罪预备具有本质的区别:犯意表示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也不具有对社会的现实危害性,因此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种错误,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犯罪而制造条件,对社会存在着实际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规定预备犯应负刑事责任。总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不难区分,但也有少数情况,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随行为、守候行为或寻找被害人的行为等,到底是预备行为还是实行行为对此,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我们认为,这些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为进一步实行犯罪制造条件,不能认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应视为犯罪预备行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如下: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 (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

    2020-06-12 146
  •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认定标准有哪些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认定标准有哪些

    犯罪准备的表现形式如下: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1、用于杀害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 2、用于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 3、专用于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开展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等等。

    2022-04-14 268
  • 怎么认定预备犯罪
    怎么认定预备犯罪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4)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

    2024-04-29 19
专业问答更多>>
  • 2022年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及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如下: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 (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 (3)专用为达到

    2022-12-12 15,340
  • 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犯罪预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什么后果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

    2023-02-13 15,340
  • 犯罪预备应当按哪些标准进行认定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

    2021-11-20 15,340
  • 准备抢劫但没有实施构成犯罪吗, 预备犯的相关条件, 犯罪预备的认定

    准备抢劫,有预谋但没有实施,构成犯罪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犯

    2022-02-2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脱逃罪认定标准 01:27
    脱逃罪认定标准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在受审、押解途中逃跑的,也属于脱逃行为。脱逃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是直接故意。脱逃包括暴力脱逃和非暴力脱逃,也包含单人脱逃和多人脱逃。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脱逃,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1,715 15,340
  •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认定标准 01:28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认定标准

    如果境内外机构、组织或个人资助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就构成了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认定标准主

    2,441 15,340
  • 共同犯罪的认定 01:22
    共同犯罪的认定

    构成共同犯罪,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实行犯罪行为,并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 第二,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都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这个意思是指,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犯

    2,47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